问题 综合题

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3分)。

材料一 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

(1)当传统农耕文明遭遇英国工业文明时,中国“不是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材料二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多年。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曾经有过这样一种观点:在肯定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

(2)用建国后前30年的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各举两例驳斥材料二所提到的观点。(6分)

材料三 “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百年梦想,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好本世纪初全球化加速扩张是三个重要的节奏。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全球化潮流的?(3分)

答案

(1)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被动接受工业文明,开始了近代化历程;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历史的进步。(4分)

(2)政治方面: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法制奠定基础。

经济方面: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文化方面:“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等成就,为科技飞速发展创造了条件。(6分)

(3)70年代中后期:中国实施对外开放,与世界经济的联系逐渐密切;90年代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在经济体制上与世界大多数国家接轨;本世纪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主动融入世界经济。(3分)

题目分析:第(1)问,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由材料信息机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不是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包含两层含义:①西方列强的入侵是中国被迫进入工业文明的直接动力,②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历史的进步表现。第(2)问,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以及归纳整理的能力,解题时注意“建国后前30年”即1949年---1979年,且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归纳,需要用建国后30年的史实证明建国后30年的历史新进步即可。第(3)问,本题考查归纳分析的能力,材料中的“三个历史节奏”指的是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本世纪初,结合“全面融入全球化潮流”主题归纳即可。

补全对话,情景问答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