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今天的全球化主要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推动下日益加强的经济全球化趋势。
材料一:《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白海军《2049年,相信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回答,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试为作者提供历史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白海军的“全球化”观点与今天的全球化着眼点有何不同?二者的共同根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材料二中的全球化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扩张的动力是什么?概括说明“全球化”对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因素: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兴起。
(2)历史依据:1492年哥伦布远航发现美洲大陆,之后欧洲主要国家纷纷开辟新航路,打破了各地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使整个世界逐步连成一个整体。
(3)不同:作者的全球化着眼于世界各地政治和经济联系加强,而今天的全球化主要指在信息技术推动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根源:生产力的发展。
(4)动力: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开辟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资本输出。对中国影响: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大量领土和主权;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的销售市场;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西方学习;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