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课外实验小组利用稀硫酸与金属铁反应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铁的质量/g铁的形态c(H2SO4

/mol•L-1

V(H2SO4

/mL

溶液温度金属消失的时间/s
反应前反应后
10.10铁片0.7502036250
20.10铁片0.8502035200
30.10铁粉0.850203625
40.10铁片1.0502035125
50.10铁片1.050355020
(1)实验2和3表明,______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影响规律是______.

(2)实验______(填实验序号)之间进行比较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______,能体现该影响因素的实验序号是______.

(4)在实验4中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金属消失的时间小于125s.原因是______.

答案

(1)在实验2和3中,除了铁的形态不同外,其它条件完全相同,所以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固体反应物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故答案为: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增大固体物质的表面积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1、2、4中只有硫酸浓度不同,其它反应条件完全相同,说明实验1、2、4之间是进行比较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故答案为:1、2、4;

(3)由表中数据可知,除了条件浓度、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外,还探究了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实验4和5,只有温度不同,目的为了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故答案为:反应温度;4和5;

(4)在实验4中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因为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单质,铜与铁在稀硫酸中形成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加快,金属消失的时间小于125s,

故答案为:因为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单质,铜与铁在稀硫酸中形成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加快.

问答题 简答题
问答题

1996年1月24日11时25分,A市矿务局某煤矿多种经营公司的下属煤矿之一的七井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的瓦斯爆炸事故,死亡人数达到99人(其中女职工37人)、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450万元。该矿直属于B集团公司。
七井曾在1994年和1995年连续两年被B集团公司多种经营公司授予A级质量标准化井。施工七井与六井相贯通的西主运巷,属于后来的技术改造工程,没有科学的设计和规划,煤矿多种经营公司把此项工程仅作为一般掘进巷道对待。局多种经营公司对该项工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口头同意,没有制定贯通后相应可靠的隔爆等安全措施。
1月24日早晨6时30分,七井井长刘某、生产副井长李某分别召开七井、六井班前会。会议宣布了煤矿多种经营公司22日的会议决定,25日各井停产放假一天,并对该天的工作做出统一安排和部署,对所属各段队当班的工作做出了相应的安排布置。8时左右,七井煤矿87人,六井煤矿24人分别入井工作。
当天正值公司对各井进行月末验收工作,七井主任兼工程师黄某和七井各段段长与公司地测科主测王某等4名测工入井作业,并对左三、右四、右二工程工作面进行检测和验收。
七井在九点时停电,七井的左三工作面风电闭锁装置,由于发生了故障已于1月22日拆除,至24日仍未能及时更换安装。井下停电停风,引起瓦斯积聚。
停电之后,工人仍在井下工作。到11时25分时,在左三工作面,放炮员正在进行放炮作业,其他人员处于躲炮位置。因放炮员违章使用煤电钻电源插销,明火放炮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在99名遇难者中,七井遇难人员多被爆炸的冲击力而致死,而六井的遇难人员均为一氧化碳中毒,冲击伤并不明显。
当天,七井主任工程师黄某和七井各段段长与公司地测主测王某等4名测工对左三、右四、右二工程工作面地质变化和瓦斯量增加未予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即验收了左三、右四、右二工程,并于11时许升井。刚升井就听到井筒传出巨大的轰响声,爆炸发生了。
事故发生之后,七井制定了工作面停风撤人和瓦斯排放制度,瓦斯巡视员对巡视路线、巡视点和检测时间记录不清,入井人员没有配备自救器;井下没有隔爆设施和消尘洒水系统;特种作业人员(瓦斯检查工、放炮工等)未按规定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对女职工入井作业问题,矿务局始终没有彻底查除。
问题:

提出防止同类事故发生的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