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案

(1)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等。

(2)主要特征: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等分理全国军政行政等国事;各部门互相监督和牵制,保证全国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3)趋势:皇帝专制权力越来越大,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绝对君主专制。

本题通过三则材料考查丞相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及特征,学生阅读材料后将丞相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废除的过程的相关知识再现出来,解答便不难。

写作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