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9分)某学生用0.1×10×25mm3,质量分数≥99.5%的铝片和盐酸反应制取H2,实验现象见下表:

(1)写出铝片与盐酸、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反应1~15min内,铝与盐酸的反应速率逐渐加快,15~20min内,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其原因是                                                            

(3)①根据铝片与盐酸和硫酸反应现象的差异,有学生对此现象提出如下猜想(至少要写出两种假设):

假设一:Cl-对该反应有促进作用,对该反应不影响。

假设二:                                                            

假设三:                                                            。]

假设四:                                                            

③ 请你以“假设一”为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要求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答案

②将NaCl颗粒加入Al片与稀盐酸反应液中,看反应速率有无变化及变化情况,来判断Cl-是否对反应起作用。若速率加快,说明Cl-对该反应有促进作用;若速率不变,说明Cl-对该反应的速率不影响。将K2SO4颗粒加入Al片与稀H2SO4反应液中,看反应速率有无变化及变化情况,来判断是否对反应起作用。若速率减小,说明对该反应有抑制作用;若速率不变,说明对该反应的速率不影响。(3分)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结合具体的实验情境,作出推断和假设,设问角度新颖,考查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3)中答案也可能多种多样。如“对金属铝与H+反应有抑制作用”或“对金属铝与H+反应没有影响”或“带低电荷的阴离子对金属铝与H+反应有促进作用”等等。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论语》七则,完成下面小题(9分,每小题3分)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②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③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⑥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⑦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小题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项为之强小题2:下面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恕乎不善者而改之

B.时有物外之趣温而知新

C.可为师矣仁为己任

D.心所向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B.第三则讲的是学习态度,不仅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

C.《论语》语言简洁,生动,传神。每一则都是寥寥数语,多处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乎”、“矣”、“也”等语气词频繁使用,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从“由,诲女知之乎!”当中,让人感受到孔子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从“其恕乎”中,可以看到孔子故意反问弟子,让弟子迷惑难解来加深印象。

D.第六则,用“岁寒”比喻恶劣的社会环境,用“松柏”比喻坚守节操的君子。人们常常用这一句话来形容一个人能经受得住环境的考验。与此句有相似意境的俗语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金不怕火炼”等。小题4:翻译上面文中的句子(4分 每句2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