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前的世界市场基本上是资本主义一统天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几乎都从属于、服务于资本主义的国际生产和交换。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涌现出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使世界市场的国家构成发生了变化,世界市场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等各种不同经济类型国家的市场体系所组成。

材料二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总协定”)是在美国倡议下,于1947年10月30日由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的一项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多边国际协定。它是包括一整套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各种规定、规章、允许实施的措施和禁令的法律文件。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的关贸总协定部长会议上,正式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摘自人民网资料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和跨国公司迅猛发展,推动了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使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此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说:“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二战后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三,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的条件是什么?

(3)你赞同卡斯特罗的看法吗?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答案

〖答案〗(1)特点:多元化(世界市场的国家构成复杂化)、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趋势。

(2)科技进步;跨国公司迅猛发展。

(3)(本题为开放性论述题,可赞成与不赞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看法一:赞成。理由:经济全球化是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加速了其资本的扩张,利用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的地位。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有优势,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广大发展中国家除了继续作为原材料、初级产品的供应者外,还越来越多的成为工业品的生产基地,经济发展的风险大,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世界经济不平衡加强。

看法二:不赞成。理由:经济全球化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关键在于各国能否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应积极应对,趋利避害:根据本国国情,抓住机遇,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科技创新,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努力发展本国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在竞争中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1)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材料一中的“世界市场的国家构成发生了变化”、“关税总协定及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等提炼回答;(2)从材料三中提取信息即可回答:“科技进步和跨国公司迅猛发展”;(3)本问属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