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Y10W5-100/248中的100指的是(),248指的是()。

A.额定电压

B.持续运行电压

C.雷电流5kA下的残压

D.雷电流10kA下的残压

答案

参考答案:A, D

选择题
论述题

(60分)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职能就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家和区域中所起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位条件的变化,城市的职能是可变的。如著名城市杭州,在历史上曾是南宋的都城(临安)。

材料二

南宋时期临安地理位置图

(1)  分析杭州历史上成为都城的区位优势,并评价杭州作为现代旅游城市的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和铁路交通条件。(10分)

材料三

表1 某城市热中心与郊区下午4时的气温差

时间1月4月7月10月全年
气温差(°C)5.26.05.46.05.5
(2)据表1数据,分析该城市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原因与方向,并提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材料四 明清时期,星罗棋布的江南市镇大都位于交通便利之区,农村居民出户,不到十里就有一个市或镇可以买卖货物。市镇的地位打字在农村与府城之间。苏州府城位于江南水网的中心地带,各主要水路把郊区市镇与苏州府城紧密地连在一起。(据李伯重《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等)

材料五

(3)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3分)分析其积极意义。(4分)

(4)图17反映了1846-1900年上海城区构成的演变过程。以图中的年份为序,描述这一过程,(3分)概括上海城区变化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示变化对当地经济的影响。(6分)

材料六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睡着城市化进程假酒,如何选择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某市从2003年开始,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了“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价值理念,进行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积极探索。

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理、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实施“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相似度统筹经营集中;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

在7年的探索中,该市城乡经济社会连年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2009年社会生产总值达4502.6亿元,比上年增加14.7%,城乡收入差距从2002年的2.66:1缩小到2.62:1,两万元社会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下降20%以上。一幅“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5)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该市城市化实践中的价值观及其作用。

(6)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科学发展观在该市城市化进场总是如何得到贯彻落实的。(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