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1)已知甲同学通过测定该反应发生时溶液变浑浊的时间,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如下(所取溶液体积均为l0mL):

其他条件不变时: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实验_______(填实验编号);若同时选择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测定混合液变浑浊的时问,可探究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流程探究Na2S2O3的化学性质。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S2O3溶液具有碱性的原因_______,实验操作①中测试时pH试纸的颜色应该接近 _______。

A.红色

B.深蓝色

C.黄色

D.绿色上述流程中实验②、③的目的是为了探究Na2S2O3某种化学性质,你认为是探究了Na2S2O3的______性。

答案

(1)①⑤或②④  比较改变不同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S2O32+H2OHS2O3+OH  D  还原

题目分析:(1)若要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该是只改变温度,而其他条件不变。可选择实验组合为①⑤或②④.由于 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的温度相同,只是反应物的浓度不同。测定混合液变浑浊的时问,可探究的是不同的反应物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Na2S2O3是强碱弱酸盐。弱酸根离子发生水解反应,消耗水电离产生的H+,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水继续电离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由于整个溶液中c(OH-)>c(H+).所以溶液呈碱性。水解的两种方程式为:S2O32+H2OHS2O3+OH。在溶液的pH=8时,pH试纸的颜色应该接近绿色。因此选项为D。因为Na2S2O3有还原性,氯水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a2S2O3+4Cl2+5H2O=2NaCl+2H2SO4+6HCl.产生SO42-。再加入BaCl2溶液时发生沉淀反应:SO42-+Ba2+="Ba" SO4↓。因此实验②、③的目的是为了探究Na2S2O3的还原性。2S2O3溶液的性质的知识。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

①“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这句话,通俗易懂,可其所含的意思却十分深邃.②说其是警世格言,世世代代为座右铭;说其是做人的哲理,个中的真善美的确意味深长;说其是言简意赅的号召,由其激发的辐射力、凝聚力着实难以量计.③“吾貌虽瘦”,从字面上理解,刻画的是主体一方在形体上“衣带渐宽”的实况.④而从这句话的实质意义上讲,大都反映的是自我约束、自觉奉献之后在个人既得利益上的某种损失。⑤方志敏的清贫是一种廉洁奉公意义上的“瘦”,张思德的安于烧炭是一种不计名利意义上的“瘦”;白求恩、焦裕禄以身殉职更是一种献身意义上的、被人们引为骄傲的“瘦”,等等.⑥这类安于“吾貌虽瘦”的举止,源于追求“天下必肥”的高尚境界。⑦他们深知没有一个心甘情愿的“吾瘦”,已得的“天下必肥”可能丧失,欲取得的“天下必肥”,很可能是海市蜃楼;没有一批批“吾瘦”榜样的带动,即“从我做起”,使难以形成以“吾瘦”为荣的浩然社会正气,“天下必肥”亦难达到预期的目的。⑧“吾瘦”引发的反馈力巨大,正如陈毅诗云:“民当敬清贤.”⑨这里指的“清贤”乃“吾瘦”,由于“敬”出自民众之肺腑,融汇“鱼水情”,“吾瘦”者的感召比能换得硕大动能回报,为“天下必肥”竭尽全力

对方志敏、张思德、白求恩、焦裕禄几个事例之间标点符号使用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论述对象不同。逗号前后是一层并列关系,分号前后分别是战争与和平时期人物的另一层并列关系

B.论证角度、层次不同。逗号前后是从个人利益受损意义上说的;分号前后是从献身意义上说的

C.论述对象的行为意义不同。方志敏和张思德是就其廉洁而言,白求恩和焦裕禄是就其奉献而言

D.前后关系不同。逗号前后是并列关系,分号前后是递进关系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