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了《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2012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我国的网络环境如何?如何净化网络环境?请你和高二文科班的同学一起参与调查和探究。

【网络乱象】

下图是同学们在搜集资料时找到的两幅漫画:

漫画1《不良网站》                   漫画2《给文化市场打扫卫生》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两幅漫画反映的问题及给我们的启示。(4分)

【重拳出击】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把人们带上信息高速公路,也能成为毁坏社会文明和腐蚀青少年心灵的鸦片。通过走访调查,同学们了解到,从“艳照门”事件、“百度竞价排名”风波到“死亡博客”引发的“网络暴力第一案”,互联网的暴力和低俗倾向已经引起公众和有关部门关注。国务院七部委联合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先后曝光了十批低俗网站,关闭了5000多家非法网站。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国务院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合理性。(8分)

【多管齐下】

同学们上网还了解到,为进一步巩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成果,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要求所有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计算机出厂时都要预装一款名为“绿坝-花季护航”的绿色上网过滤软件,以便为青少年创造一个绿色、健康、和谐的互联网环境,防止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影响和毒害青少年。

(3)除了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外,你认为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能净化当前的文化环境?(6分)

答案

(1)①我国网络等文化市场存在低俗之风盛行,不良的网站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1分)

②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拒绝不良文化的污染。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3分)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2分)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的。(2分)

③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有不同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低俗文化会败坏社会文明、腐蚀人的心灵。国务院整治网络低俗之风,有利于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2分)

④我国网民迅速增加,网络传媒迅速发展,它给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如它“能把人们带上信息高速公路”;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如网络低俗之风不断蔓延。网络文化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2分)

(3)①在全社会要大力加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传媒等思想文化阵地,唱响思想文化的主旋律。

③网络、电视媒体等文化从业人员和单位要加强行业自律,创建文明行业。

④作为公民,要不断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自觉抵制低俗文化的影响。(答出3点给6分)

题目分析:该题以我国的网络文化环境调查为材料,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对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第一问,通过解读漫画内容,总结漫画反映的现象及如何应对该现象。两幅漫画展现的是我国网络文化市场中存在低俗文化,不良网站内容等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很大的危害。应对的策略可以从个人提高眼力和国家加强网络文化市场的监管出发进行概括总结。第二问国务院之所以要整顿网络低俗之风,是因为文化对人有重要的影响(表现和特点),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同,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网络低俗之风的出现,需要加强国家的监管。第三问除了加强政府的监管外,还有哪些方式净化我们的网络环境,学生可以从公民、媒体、指导思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角度展开具体回答。

点评:该题以我国网络文化市场上存在的低俗现象为材料,综合考察学生对文化生活内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学生需要对材料内容准确解读和概括,对问题的指向性要明确,以此确立合适的答题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需要对所学的内容熟练掌握并能结合问题灵活运用才能全面回答问题。该题难度较大。

探究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