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回答:

(1)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其意义不亚于新航路的发现。西汉时期开通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哪些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一图示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向。

这些趋向对20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发展有何重大影响?

(3)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这对他们的什么政治主张产生了影响?

(4)根据材料三,指出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关注的重点有何变化?这一变化为五四运动前中国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思想准备?

请任选一事件概述其主导思想。

(5)以文明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为主题,另拟一篇历史小论文的标题。(要求:内容具体,有新意。)

答案

(1)地区: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 意义:打破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开始了整体发展的进程。

(2)趋向:交流时间缩短;交流范围扩大;交流信息量更大;交流方式更便捷。

影响:使世界各国经济交往与合作更加紧密;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3)侧重点:儒家思想、政治制度、伦理道德; 主张:批判专制王权。主张开明政治。

(4)变化:从重视西方科学技术,到重视政治制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

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思想: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实行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主张用革命的方式,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5)有具体事件或事物的表述;有创新性。

(1)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通过回忆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2)依据材料一图示中交通工具的变化、交流方式从书写到电子信息均可概括出中西交流趋势的变化。

(3)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从材料中可以提取信息,得出答案,对其政治主张的影响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4)在学习西方文化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关注重点的变化,依据材料概括,对中国重大事件的影响要注意时间限制“五四运动前”。

(5)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回答时要抓住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学习这一核心。

命题思路:本题以中西交流为切入点,考查了古代、近代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时间跨度大,涉及内容多,不仅考查了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了提取信息的能力。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