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的大国地位经历了起伏发展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重要的启示。

材料一

 
 

 

材料二 康乾盛世,是我国古代又一个辉煌的盛世。1793年,觐见乾隆皇帝的英

国使臣马嘎尔尼却感慨地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

材料三         我国部分指令性计划所占比重统计表(单位:%)

 工业产品产值工业消费品价格农副产品价格
1984年100100100
1993年11.61015
   注:以1984年为100%

——根据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下册》改编

请回答:

(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观察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概述唐朝对东亚国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同一时期的中国和英国,从政治、经济、科技、对外关系方面说明马嘎尔尼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4)从中国古代的强盛、近代的沉沦、当代的崛起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1)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民族融合、对外友好往来、文化繁荣。唐朝在制度层面影响东亚,中华文化圈形成。

(2)政治:英国是君主立宪制,清朝专制统治达到顶峰。经济:英国开始工业革

命,清朝手工工场缓慢发展。科技:英国近代科技快速发展,清朝处于传统科技阶段。

对外:英国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清朝闭关锁国。中国落后于英国一个时代。

(3)变化: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和城市实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农村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在城市,实行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通过三则材料勾画了中国古代强盛、近代沉沦、当代崛起的演变历史。回答第(1)问时要求归纳概括,要点全面。解答第(2)问时,必须进行对比分析。解答第(3)问时,从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概括出经济体制的变化。第(4)问,言之有理即可。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