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二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三  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

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

“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

  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古代文人怎样的人格追求?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李贽对理学批判的主要思想观点。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理学影响的认识。

答案

(1)追求人的精神价值,重视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理学继承发展了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3)批判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提倡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4)宋明理学维护专制统治,压抑遏制人的自然欲求;但理学注重人的气节和品德,对塑造中 * * 性格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1)问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以看出张载的一种社会责任感(为生民立命)和历史使命感(为后世开太平)。第(2)问从题目中的“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可以看出理学继承了发展儒学,而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儒学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第(3)问从材料三的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来批判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从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来提倡人性的自由发展。第(4)问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是不好的方面,但是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同时他强调气节,有利于中 * * 性格的塑造。

默写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