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摘自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的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从此以后,‘申江今作不夜城,管弦达旦喧歌声;华堂琼筵照夜乐,不须烧烛红妆明。’……1908年吴淞与崇明两地使用无线电通报。”
——摘自《上海档案》
材料三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长江各少阅报风气的形成,……”
——摘自《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材料四 “同一时期,上海居民生活日趋西化,住洋楼,着洋服,吃洋菜,乘洋轿,点洋灯,‘莫不以洋为尚’,西洋话剧、电影、歌舞乃至赛马场、夜总会、舞厅等等进入城市日常生活。”
——摘自《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1)概述近代早期上海城市近代化历程。
(2)并谈谈你的认识。
上海城市近代化历程:①上海是外国资本主义最早侵略的地区之一。②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资企业相继在上海设立,技术先进,工业(经济)基础较好。③近代企业使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产生和发展。④报刊的发行和阅报风气形成,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开拓人们的视野。⑤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人思想观念大变化,社会生活方式(习俗)近代化(西化)如:住洋楼,着洋服,吃西餐,乘洋轿,点洋灯,看西方话剧、电影等。⑥上海成为一座具有鲜明西方色彩的近代化城市。
认识:①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具有双重性——破坏性和建设性。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③近代化是近代中国历史(社会)发展的主流,具有进步性。(言之有理皆可)
(1)从政治、经济、思想、生活方式、社会习俗等方面总结。(2)从经济与政治、思想、社会习俗的关系,对西方侵略的看法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