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从18世纪开始,西方工业文明作为一种强势文明,对传统的农耕文明等进行大肆入侵和文化融合,这一融合过程就是200多年来全球范围的西方化和殖民化,它使得非西方世界、非基督教世界的一部分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而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和日本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1885年2月,日本政府伊藤博文来华,与李鸿章就朝鲜问题进行谈判,谈判结束之后,双方都向本国方面发表了对对方的评估。李鸿章告诉 * * 衙门:伊藤博文“久历欧美各洲,极力模仿,实有治国之才……大约十年内外,日本富强必有可观,此中土之远患而非目前之近忧,尚祈当轴诸公及早留意是幸。”伊藤博文则认为:有人担心“三年后中国必强,此事直可不必虑,中国以时文取文,以弓矢取武,所取非所用:稍为更变,则言官肆口参之。虽此时外面水陆军俱似整顿,以我来看,皆是空言。缘现当法事甫定之后,似乎发奋有为,殊不知一二年后,则又因循苟安,诚如西洋人所形容中国所说又‘睡觉’矣。”

1895年3月,在甲午惨败之后,李鸿章来到马关与伊藤博文谈判,签订了《马关条约》。此次,两人又有一番对话。伊藤博文说:“十年前我在天津时,已与中堂论及,何至今一无变更?本大臣深抱歉。”李鸿章回答说:“维时闻贵大臣论及此,不胜佩服,且感佩贵大臣力为变革俗尚……我国之事,囿于习俗,未能如愿以偿……今转瞬十年,依然如故,本大臣更为抱歉,自惭心有余力不足而已。贵国兵将,悉照西法,训练甚精;各项政治,日新月异。此次本大臣进京,与士大夫相论,亦有深知我国必宜改变方能自立者。”

阅读上述材料,自主命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

注意:

(1)应当充分理解试题中提供的材料。

(2)尽可能将论述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或评论。

(3)观点明确,紧扣论题,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答案

(1)题目(3分)

题论相符,确切明了,有新意(3分)

题论基本相符,有议论色彩(2分)

题论不太相符(1分)

(2)观点(12分)

一类:开头能突出中心观点,有自己的见解,个性突出(4分)

分层论证,层次分明,观点鲜明,紧扣中心观点(6~8分)

二类:开头能提出中心观点(3分)

分层论证,层次分明,有分层观念,能够说明主题(4~6分)

三类:有观点(2分),分层论证,比较能够说明主题(2~4分)

(3)史实(12分)

一类史论结合好,涉及史料10~12则,史料能够充分说明主题(10~12分)

二类史论结合比较好,涉及史料8~10则,史料能够说明主题(7~9分)

三类能够史论结合,涉及史料6~8则,史料可以说明主题(3~6分)

(4)文字表达(3分)

文理通顺、条理清楚、语言简明扼要

本题旨在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个性倾向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