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环渤海地区被规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开放天津、宁波等地通商。乾隆皇帝严辞拒绝,并表示如果“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4)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中、英两国怎样的历史状况?

材料三 18世纪中期以后,广州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1843年上海开埠后,城市商业中心由城东南的“南市”逐渐转移到城北沿苏州河新闸一带的租界地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逐渐由广州转移到上海。1861年天津开埠后,城市经济中心由城东北沿河一带逐渐转移到城东南的租界地区,天津逐渐成为北方外贸中心。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上海、天津发展成近代大城市。

(5)广州、上海、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各依据什么条约?概括材料三反映的通商口岸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材料四

(6)依据图13~15,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明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指出图15所示地区与前两地开发相比,在经济运行环境方面的最大优势。

(7)依据材料二、三和图13~15,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别指出近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关系。

材料五 天津滨海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短壮大电子通讯、石油开采、汽车制造、现代冶金等支柱产业,精心培育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引航的产业群,全力抓好金融、物流、中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了整体经济质量,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答案

(4)英国工业革命开始,需要开辟海外市场;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闭关锁国。

(5)广州、上海依据《南京条约》,天津依据《北京条约》;开埠通商引起全国外贸中心的转移,设立租界引起相关城市商业或经济中心的转移。

(6)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格局。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7)近代世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被迫开放,卷入世界市场;当代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中国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主动开放,融入世界经济。

本题是学科内综合题,侧重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分析能力及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辨析能力。(4)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要求开放通商口岸,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英国急于打开中国市场的要求,乾隆皇帝严词拒绝则突出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解答此问一定要紧扣材料,切忌脱离材料提供的意境,将鸦片战争前中英历史背景泛泛罗列一遍。(5)前一问考查学生对条约内容的识记能力,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即可,第二问要注意在仔细分析材料层次的基础上,从贸易中心和商业中心两个角度回答。(6)第一问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和识记能力,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即可正确回答。第二问是要注意限定词“经济运行环境”,实际是要求学生从“同”中求“异”,天津滨海地区与深圳、上海浦东新区相比,优势在于此时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形成。(7)此问解答关键在于分开近代和现代两个阶段,分别从世界经济趋势和这一趋势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分析说明。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