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水泵的最大吸水高度小于()m,一般控制在6m左右。

答案

参考答案:10

阅读理解与欣赏

色彩的认知效应

  你想提高工作业绩或写部小说吗?可以考虑一下更换家里墙壁或电脑屏幕的颜色。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得出的结论,红色可使人们工作严谨,而蓝色则使人们富有创造性。该研究发表在2月5日的《科学》杂志上。

  在关于奥运会运动员服装的一项研究中,英国杜伦大学的人类学家研究发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在拳击、跆拳道和摔跤比赛中,对于水平相仿的选手来说,红色着装的运动员胜率达60%。

  专家指出,由于色彩能造成一定的气氛,所以会影响到人的认知表现。“当你身处困境时,”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诺伯特·施瓦兹说,“你可能更注意细节,这有助于摆脱困境,但却妨碍创造性的发挥。”反之,“人们在情绪欢快的时候更富于创造性,但不善于分析。”

  专家们认为,许多人把红色与不测事件或导致试验失败的未知因素等联系在一起。“人们潜意识中与红色的联系——中止、火灾、警报、警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A·巴甫说,“蓝色的影射似乎较红色弱一些,而蓝天碧海可使人宁静并充满希望,也是有道理的。”

  施瓦兹博士还告诫,色彩效应可能并不可靠,或无足轻重。“红色有时象征危险的事情,而有些情况下却是代表令人高兴的事,”他说,“在横跨一条冰冻的河流时,蓝色就标志着危险。”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安德鲁·埃略特说,在科学研究中,不仅仅色彩本身,色彩的亮度或强度可能也起相当作用。根据埃略特的研究,在智商测试前,看到红色试卷封套的人与看到绿色或无色封套的人相比,前者得分较低,这一研究结果与红色能使人更谨慎更重视细节的结论不谋而合。

  该研究还测试了人们对广告的反应。结果显示,列举产品的细节或强调防止龋洞等“回避”行为的广告,在红色背景下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而采用创造性方案或强调如“漂白牙齿”等建设性行为的广告,则以蓝色背景有较大的吸引力。

  该研究没有涵盖其他文化背景,如在中国,红色象征着繁荣和吉祥,而融合了红色与蓝色的紫色则没有什么说法。(节选自《世界科学》2009.4)

1. 下列关于“色彩的认知效应”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由于色彩能造成一定的气氛,对人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可能会影响到人的一些认知表现。

B.不同的色彩往往会让人产生不同的认知效应,人们可以把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但其不一定完全可靠。

C.色彩本身和色彩的亮度、强度都会对人的见解起到影响作用。

D.对色彩的认知效应,也可能和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相关。

2.下列选项中,不能解释“红色可使人们工作严谨”这一结论的是 [ ]

A.2004年奥运会上,水平相近的选手,红色着装的队员取胜率高于其他颜色着装的队员。

B.红色在某种情况下代表令人高兴的事。

C.红色往往会被人们与各种不可知的因素联系在一起。

D.测试前看到红色试卷封套的人在智商测试中的得分往往会比看到其他颜色试卷封套的人低。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红色可使人们工作严谨,而蓝色则使人们富有创造性,可见严谨与富于创造性是一对相互矛盾的品质。

B.人们在情绪欢愉的时候往往更富于创造性,在情绪紧张时会更重视细节。

C.人们潜意识中对色彩的定位与其在人的认知活动中产生的效应有着密切的关系。

D.蓝天碧海会让人宁静并充满希望,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容易激发人们的创造性。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方山子传

苏 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B.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

C.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D.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小题2:清代王文儒评此文“隐”字“侠”字是一篇的主脑,下面能够表现出方山子“侠”特点的一组是(3分)(  )。

①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②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③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④晚乃遁于光、黄间 ⑤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⑤小题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方山子是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隐士,苏轼被贬黄州后认识了他,并和他结为好友。

B.方山子就是陈季常,黄州山里人看见他戴的帽子形似古时的“方山冠”,就称他为方山子。

C.方山子少年时仰慕汉侠朱家、郭解的为人;长大后努力读书,想凭借读书在社会上大展宏图,认为自己是一世豪杰,但始终没有碰上机会;晚年隐居在光州和黄州之间的一个叫“岐亭”的小镇上,过着隐居生活。

D.方山子出身世代功臣门第,他的家原来在洛阳,花园住宅宏伟华丽,在黄河北岸有大片土地,足以让他过豪华舒适的生活。但他不慕荣利,放弃了这些而甘愿隐居在荒山里,说明他是一个追求精神上独得其乐的人。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