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 2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位观,必须重视良好家风建设。家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代代相沿,陶染后草,深刻影响家族成员的个性。家风连着民风,影响社会风尚。中 * * 历来重视家风的培育和传承,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傅雷的家书家信,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

( l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传承良好家风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 12 分)

( 2 )传统家风是建设良好家风的重要资源。运用对立统一观点,谈谈在家风建设中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一资源。( 10 分)

( 3 )一些家庭进行家风教育时,有时会出现长辈不厌其烦,晚辈不胜其烦的现象。你认为怎样才能化解家风教育中的这种矛盾? ( 4 分)

答案

(1)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传承良好家风,(2分,答出交往活动、交往方式可以替代给分)有助于人们坚守高尚的道德准则和正确的处世方法。(2分)

②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2分)传承良好家风,有助于通过家庭教育的氛围,使人们牢牢树立道德信念。(2分)

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2分)传承良好家风,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促进全面发展。(2分)

(2)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2分,若答出矛盾具有普遍性,可以替代给1分)传统家风既有精华,也有糟粕。(1分)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2分,若答出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可以替代给分)传统家风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但也包含一些对当今时代家风建设仍有价值的普遍性道德准则。(1分)

③对传统家风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原则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2分)适应时代要求,对传统家风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发掘其现实价值,积极改造其不合时宜的内容。(2分)

(3)尊重对方的人格和意见;换位思考,求同存异,采取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创新家风教育方式和手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共建良好家风;坚持适度原则。(每点2分,合计4分,答出其中两个要点即可。)

题目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的具体知识阐释事物的能力,侧重考查学生从“观点”到“材料”、从“普遍”到“特殊”的演绎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包括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以及文化塑造人生等内容。解答此题只需将这些内容演绎于良好家风对人的影响即可。要注意要点中演绎分析部分与理论观点的对应性,如要点二中,“家庭教育的氛围”对应理论观点中的“潜移默化”,“牢牢树立道德信念”对应理论观点中的“深远持久”等。

(2)本题要求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如何认识和对待传统家风,考查学生运用具体知识演绎阐释事物类的能力。首先要分析如何认识传统家风。需要调用一分为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的观点展开分析,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家风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具有不同历史阶段的特殊性,也包含对当代社会具有积极作用的普遍性的道德标准。其次分析如何对待家风。需要调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展开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发掘其现实价值,积极改造其不合时宜的内容(这里已经明确了取其精华、合理发掘现实价值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3)本题属于开放性探究类试题。相对于一般性探究类试题,这类试题没有明确回答问题的理论依据。解答这类试题,需要依据材料和设问中的关键信息,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寻找回答问题的理论支撑,再将理论演绎于具体实践中。从历年高考试题的答案看,探究的结论并不拘泥于教材理论,都是对基本理论的具体演绎,这正是这类试题的难点所在。面对同样内容的家风教育,长辈和晚辈的态度各异,表明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所站的立场不同,就会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而会产生矛盾。要化解矛盾,需换位思考,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对家风教育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由“不厌其烦”、“不胜其烦”的信息可知,由于长辈在对晚辈进行家风教育时,没有采取适当的方式,说教过多,造成晚辈厌烦而产生矛盾,要化解矛盾,需创新教育方式,坚持适度原则。

问答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材料  2002年11月随着媒体的报道,有一种鱼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种鱼叫做食人鲳,也叫食人鱼。在原产地南美,这种鱼活动猖獗,经常攻击靠近河水的人类。仅在巴西的一个洲,每年会有超过1 200头牛被食人鲳吃掉。这种鱼身体呈纺锤形,比一般热带鱼体形大,也比较强壮,通体呈现暗淡的深灰色,腹部有一点殷红色,牙齿锐利,下颚发达有刺,可以咬穿牛皮甚至坚硬的木板,能把钢制的钓鱼钩咬断。此鱼以凶猛闻名,体长200毫米,不能与其他鱼共养。  在巴西的亚马逊河流域,食人鲳被列入当地最危险的4种水族生物之首。牧民放牧牛群,遇到有食人鲳的河流,就会把一头病弱的牛先赶进河里,用调虎离山计引开河中的食人鲳,然后赶着牛群迅速过河。而作为牺牲品的病牛,不到10分钟就被凶残的食人鱼群撕咬得只剩下一副白骨残骸。当地土著人因其凶残的特点,在护城河中放养食人鲳,以抵挡猛兽的侵袭,并把它们供为神兽。  有资料显示,即使平时在水中称王称霸的鳄鱼,一旦遇到了食人鲳,也会吓得缩成一团,翻转身体面朝天,把坚硬的背部朝下,立即浮上水面,使食人鲳无法咬到腹部。  据查,目前我国多数省市均有食人鲳养殖、垂钓、销售和展出活动,并将之作为观赏鱼分散在水族馆、公园和观赏鱼市场。一些地方甚至利用食人鲳的凶残抢食的习性,开展休闲娱乐活动。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亦称农业部渔业局)人士证实,全国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区域出现了非法引进、养殖、销售食人鲳的现象。  沸沸扬扬的食人鱼事件是因一则广告而浮出水面的。2002年10月,广西南宁海底世界海洋馆门口,赫然打出了所谓“全国首家食人鱼表演馆”的宣传广告,招揽游客前往参观。一些媒体先后刊发《“水中狼族”潜藏生态杀机》、《清道夫已入侵江河,食人鲳有前车之鉴》、《食人鲳要严管》等文,对南宁市海底世界海洋馆、南宁市园湖路花鸟市场一些商贩展览和销售食人鲳现象进行报道,中央电视台随之赶赴南宁进行专题报道。  此事引起当地渔政部门以及有关鱼类专家的高度关注,他们当即上书国家农业部,要求对食人鲳进行管制。此事汇报到国务院,引起温 * * 同志的高度重视,他批示国家有关部门,立即展开相关调查。  11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出通报,要求各口岸检验检疫局加强检疫把关,严防食人鲳流入我国,同时向中 * * 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农业部、外经贸部、海关总署通报情况,要求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对非法入境食人鲳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并对已流人国内在市场上发现的食人鲳进行清查处理,以防流人本地江河。  12月25日,为加强对外来水生物种的监督管理,保障物种安全,防止外来人侵物种对我国水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国家渔政渔港监督局发出《关于查处食人鱼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市场上销售的以及公园、水族馆等养殖、展示的食人鲳进行检查,一经发现立即没收和销毁,并严禁将食人鲳放入自然水域。  在国家渔政渔港监督局发出《关于查处食人鱼的紧急通知》后,北京市召开紧急会议,制定有关管理办法和规定,确保食人鲳不会给该市带来生态灾害。北京市农业局渔政监督管理站派人专程前往北京海洋馆,销毁了300多条食人鲳。广东省渔政总队深圳支队根据农业部紧急通知,对深圳海洋世界和青青世界以前查获封存的食人鲳进行了销毁,共销毁食人鲳139尾,其中最大的一尾重达4公斤。广东省和广州市渔政执法部门对备受社会关注的“食人鱼”展开清剿行动,仅12月18日一天全省共查获600多条“食人鱼”。合肥市协调好有关部门,严厉打击食人鲳在市场上买卖,见到一条就灭一条。广西、陕西、重庆、天津等地也均采取了有力措施清剿食人鲳,严防食人鲳流入自然水域。  为何要对食人鲳下必杀令 国家渔政渔港监督局的解释是,我国在外来物种管理方面,制度还不完善,监管手段还不适应。食人鲳生活在水中,以产卵方式繁衍后代,防其逃逸比陆生动物要难得多,从对社会、对公众安全负责的角度,只能采取清除的方式。  食人鲳原产亚马逊河,共有20余个不同品种。它们体型小巧,性格却极为残暴。食人鲳长着锐利的牙齿,一旦被咬的猎物溢出血腥,它就会疯狂无比,用其锋利的尖齿,像外科医生的手术刀一般疯狂地撕咬切割,直到剩下一堆骸骨为止。  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鱼类、生态专家认为,我国南方广大地区有适宜食人鲳繁殖生长的气候条件和水体,一旦食人鲳流入自然水域,它的生存能力会增强好几倍,极易形成种群。我国目前还没有食人鲳的天敌,因此,食人鲳一旦流入自然水域,将会对我国的现有鱼类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有关专家断言:“那将打破现有的生物链,破坏现有的鱼类区系,降低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的破坏将不堪设想。对我国渔业资源和生产也会造成重大损失。”  一些专家还指出,我国各地的江河流域普遍缺少对食人鲳的自然制约因素。而亚马逊河流域的气候与我国南方许多地方的气候相似,加之食人鲳对环境的要求比较粗放,而且繁殖速度快,一旦在某一流域达到一定的规模时,它们就会大量地“屠杀”水中其他的鱼类。  资料显示,食人鲳一年可繁殖多次,对水质没有特殊要求,雌鱼在产卵期可产出3 000~5 000鱼卵,受精卵经过36~48小时就可孵化出鱼仔,而鱼仔在48小时后吸收完体内的蛋黄素后就会自己摄食,幼鱼经过15~18个月即发育成熟。一旦有少量的食人鱼群进入自然环境,在两广、福建、海南等适合其生长的地区,食人鲳将有可能很快繁育成群,对当地生态平衡带来严重的危机。  自从媒体对食人鲳进行报道后,人们纷纷提出疑问:这些凶残的外来生物是通过什么渠道传入我国的 全国各口岸检验检疫局和广西、广东两地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食人鲳入境情况进行了了解。  经查,全国各地检验检疫部门均未检验过入境的食人鲳,市面上发现的食人鲳均为非法入境。国家渔政渔港监督局养殖处一负责人说,外经贸部并没有同意引进,作为把关部门的海关与检验检疫部门也没有引进记录。这说明“食人鱼是通过非法途径进入的”。  据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介绍,南宁市海底世界海洋馆引进的水生动物并没有向该局报检和进行隔离检疫。那么,这些食人鲳是如何进来的呢 该局派出有关业务人员深入了解,据南宁海底世界海洋馆主管单位南宁海之新2000年1月开馆时,在南宁市花鸟市场购进了第一批食人鲳共80尾。2002年9月下旬,又以每尾几毛钱的价格,从南宁市花鸟市场购进同样的食人鲳1 241尾,其在运输途中和放养后死去300多尾,现还有800多尾。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食人鲳是南宁市花鸟市场某摊位老板从广州市“青平市场”采购的。  专家分析,食人鲳的入侵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有意引进。一些个人或团体出于经济目的,未经批准作为观赏鱼类有意引进的。第二种是无意引进。这是指可能是海轮、入境旅客携带进入我国。普遍的看法是,食人鲳是一些个体商贩为了经济目的而“引狼入室”的。  食人鲳并不是第一个入侵我国并影响生态安全的物种。如同样原产于亚马逊河的另一鱼种“清道夫”已在我国一些流域繁衍开来。这种鱼常以别的鱼的粪便和藻类为食,由此得名“清道夫”。最初人们是在养热带鱼时,将这种外来鱼作为“水中清洁工”一同引进的,由于不值钱,常被一些养鱼人随意丢弃。广西渔业环境监测中心的调查显示,如今,在广西的江河、水沟中,“清道夫”已经很多了,其中,大的已重达1公斤以上。繁殖能力极强的清道夫,在成长过程中吃掉其他鱼类的卵,已开始影响当地部分河流的生态平衡。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森林、农业区、水域、湿地、草地、城市居民区等,都可见到外来物种入侵的现象,其中以水生生态系统的情况最为严重。  比如明朝末期引入的美洲产仙人掌已分别在华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干热河谷地段形成优势群落,那里原有的天然植被景观已很难见到。外域病虫害的入侵也导致了严重灾害,原产日本的松突圆蚧子 20世纪80年代初入侵我国南部,到1990年底,已有13万平方公里马尾松林因之枯死。  大米草是禾本科米草属几种植物的总称,最早是福建从美国引种的,不料,大米草的繁殖能力极强,草籽随潮漂流,见土扎根,根系又极其发达,每年以五六倍的速度自然繁殖扩散。大米草疯长,不但侵占沿海滩涂植物的生长空间,致使大片红树林消亡,而且导致贝类、蟹类、藻类、鱼类等多种生物窒息死亡,并与海带、紫菜等争夺营养,水产品养殖受到毁灭性打击。仅宁德地区,农民每年减收达数亿元之巨。另外,大米草还影响了海水的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并诱发赤潮;堵塞航道,影响各类船只出港。  云南引进的凤眼莲,严重破坏滇池的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原先滇池主要水生动物、植物分别有16种、68种,现在水生植物相继消亡,水生动物仅存30多种。  我国20世纪50年代曾将水葫芦作为猪饲料引进推广,现在已经泛滥成灾,并堵塞河道,影响航运、排灌和水产品养殖,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污染了湖泊水质,国家为此每年至少投入上亿元巨资进行打捞。  又如近几年在餐桌上颇受欢迎的牛蛙,原产于北美洲,因为体大肉多被引进饲养食用,逃逸进入我国自然界后,由于其适应性、繁殖力强、食性广、天敌少,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现已被我国列为外来入侵物种。还有很多城市用来绿化盲目引进的草坪以及一些人工林种,都有可能成为外来人侵物种。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我国几种主要外来人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高达574亿元人民币。我国外来人侵物种已达120多个,像松材线虫等森林入侵害虫每年危害的森林面积约在150万公顷左右。  有专家指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外来生物入侵问题将有增无减,入侵生物会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影响,使本地物种失去生存成大面积优势群落,降低物种多样性,使依赖于当地物种多样性生存的其他物种没有适宜的栖息环境,会大量利用本地土壤水分,不利于水土保持。

如果你是国家税务总局工作人员,请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谈谈金华县税案给人们哪些警示。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