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材料一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二 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材料三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在政协会议的发言中提到,当前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较少兼顾民族传统住宅文化;民族传统服饰不再作为日常服饰,而成为庆典礼仪性服饰,独特的民俗民风正在逐渐消失。建议在城镇化过程中要把民族文化工作纳入民族地区城乡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城市中的建筑、园林、雕塑、环境等设计要更多地融入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元素,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被各民族共赏和共享。

(1)“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上述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主要体现了什么哲学思想?(4分)

(2)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应如何推进城镇化的发展?(10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为什么在城镇化建设中要更多地融入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元素,使优秀文化被各民族人民共赏和共享?(12分)

答案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影响部分,(2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城镇化建设要制定总体规划。(2分)(或答系统优化也给分)

(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城镇化建设要立足国情,确定目标(3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确定的目标必须切实可行,方向明确,措施得力(3分);规律具有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推进城镇化建设要遵循规律,因势利导,又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4分)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分),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2分),城镇化建设中融入民族文化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分),显示中 * * 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分)。融入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有利于展示文化的多样性(2分)。城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民风民俗文化,有利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2分)。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题目分析:

(1)本题是体现类的解答题,考生要严格审视材料。“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体现了从整体着眼,树立全局观念的哲学思想,当然考生如果从坚持系统优化法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也是正确的;

(2)本题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但是考生要注意的是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唯物论。针对材料中的“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因此可以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材料中的“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考生可以从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有机的结合的角度分析说明;针对材料中的“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考生可以从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3)本题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对于问什么要融入民族文化,考生考生可以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的角度分析说明城镇化建设中融入民族文化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中 * * 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其次可以从文化的多样性的角度分析说明融入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有利于展示文化的多样性;最后可以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分析说明城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民风民俗文化,有利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最后可以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分析说明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