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一定条件下,在容积固定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N2+3H22NH3。在10s内

的浓度由5mol/L降至4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mol/(L·s)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C.增加的浓度或降低温度都会加快该反应的速率

D.反应足够长时间,中至少有一种物质浓度降为零

答案

答案:B

题目分析:A: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3:2,设容器的体积为V,的浓度由5mol/L降至4mol/L,变化了1Vmol,所以变化了2Vmol,V()=2V/10V(mol/L.s)=0.2mol/(L·s),故A错;B:正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C:该反应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降低温度虽然平衡可以向右移动,但会降低反应速率,C错;D:反应是可逆反应,不可能反应物全部转化为生成物,D错,故选B

点评:要注意反应速率的判断与反应平衡移动的判断,是易错点,也是高考的常见考点。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故事,完成练习。    

       三国时期,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挥师出祁(qí)山,准备一举攻灭曹魏 * * 。但是由于蜀将马谡(sù)失守街亭,彻底打乱了诸葛亮的战略部署,使他非常被动,只好率领大军退守西城。    

       司马懿攻占街亭、列柳城之后,率领十五万曹魏大军,直奔西城杀来。这时,诸葛亮身边已经没有得力战将,只剩下一些文官。他带来的五千军马,已派走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两千五百士兵留守在城中,以备不时之需。官员们听说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杀来,吓得个个大惊失色,魂不附体。诸葛亮于是登上城楼一看,只见东北方向尘土扬天,显然魏兵已向西城杀来。诸葛亮仔细分析了一下,觉得逃跑已经来不及了,如果要拼死抵抗又缺兵少将,形势十分危急。在这紧要关头,诸葛亮并没有慌乱,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然后就下令,把城头旌旗全部藏起来;诸将各自坚守岗位,不得慌张,否则立即处死;大开城门,让一些士兵装扮成老百姓,在街道上洒扫,也不得惊慌乱动。诸葛亮自己则端坐在城门楼上,羽扇纶(guān)巾,焚香抚琴,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司马懿的大军很快就来到西城之下,见诸葛亮一人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烧着香,弹着琴,还有两个童子伺候两旁,城门内外,也只有二十多个百姓,只顾低头洒扫,脸上毫无惊慌的神色。司马懿见此情况,怀疑城中有重兵埋伏,于是就急忙下令退兵。

1.这个故事写的是著名的    [ ]

    A.空城计    

    B.声东击西

   C.西游记

   D.连环计

2.从这篇文章中找出三个成语写在下面。

                                                                         

3.下面的歇后语中有两句与本故事有关,分别是  [ ]

    A.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B.半夜里弹琴——暗中作乐

   C.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D.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4.曹魏大军逼近西城,诸葛亮是怎么做的?把有关句子画上“        ”。

5.为什么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能骗倒司马懿?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