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珠算萌于商周,始于秦汉,目前发现的最早用来计算的圆珠便是西周时期的陶丸。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珠算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发挥作用,曾创造了不 * * 迹,比如在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时,科学家们甚至借助珠算协助计算机准确得到了相关重要数据。

经过我国长达5年的不懈努力,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具有1800年历史的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珠算被取消。

对于珠算的没落,有人觉得可惜,建议让珠算回归小学课堂。理由是打算盘有利于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度,智力潜能、思维敏感度和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大脑发育。有人则表示反对,认为珠算是一种过时的计算工具,从应用上来说,计算器比算盘更方便,学生很容易掌握。况且,重学珠算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未必乐于接受。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珠算回归小学课堂?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2)联系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从认识主体和客体的角度,分析说明人们对珠算回归课堂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12分)

(3)专家认为,无论珠算是否能回归学校课堂,都应该开展保护珠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这是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请联系实际生活,就保护珠算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两条具体建议。(4分)

答案

(1)观点一:反对珠算回归课堂

理由:①不同的文化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现代科技文化相比于传统珠算更能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3分)②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计算工具要在珠算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3分)③文化发展要顺应经济社会生活的变迁。现代社会对人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分)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多种途径,回归课堂不是唯一的选择。(1分)

观点二:支持珠算回归课堂

理由: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从长远来看,珠算回归课堂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逐步树立文化自觉和自信。(4分)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珠算回归课堂,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3分)③珠算不仅不会增加学生负担,反而因为心算能力的提高使学习更有效率,珠算的趣味性相比于计算器也易于让学生接受。(3分)

说明: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由于人们的立场、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3分)赞成者主要基于对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反对者主要基于减轻课业负担,以及学生的接受状况和实际效果。(3分)②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人们的认识会产生差异。(3分)计算工具发展的历史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具有复杂性,使人们对珠算回归课堂产生不同认识。(3分)

(3)为珠算赋予更多时尚元素,融学习、应用、娱乐于一体;成立珠算专题博物馆,展示和推广珠算文化;加快珠算文物的征集、收藏、展示和保护工作;将珠算纳入有关会计等专业资格考试范围,等等。

题目分析:

(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是赞成还是反对珠算回归小学课堂,设问比较开放,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任何一种立场进行分析说明,但是分析说明必须与所持的观点相一致。如果考生可以从支持的角度,可以使用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以及珠算回归课堂的意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即可;如果考生持反对立场,可以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双重性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创新、传统文化的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从认识主体和客体的角度,分析说明人们对珠算回归课堂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考生只要结合材料,筛选有效信息,结合影响人们认识产生差异的原因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即可,从认识主体上看,可以运用由于人们的立场、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的知识分析说明其原因;从认识客体的角度看,可以运用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人们的认识会产生差异的角度分析说明即可。

(3)本问要求考生联系实际生活,就保护珠算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两条具体建议,比较开放,考生所提建议只要有利于珠算的保护和传承就合理,同时要注意至少提出两条建议。

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