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时期,部分发明家及其成就统计(简表)

发明家国籍出身或曾经从事的职业发明成就
哈格里夫斯英国纺织工、木匠手摇纺纱机
阿科莱特英国理发匠、钟表匠水力织布机
克隆普顿英国纺纱工骡机
卡特莱特英国牧师(雇佣木匠、铁匠搞发明)水力纺纱机
詹姆斯·瓦特英国仪表修理工、学徒新型蒸汽机
富尔顿美国学徒,后来自学成为工程师……
史蒂芬孙英国文盲,18岁时,自学成才……
材料二:工业革命时期,各类数据统计情况(简表)

表格1:英国曼彻斯特附近人口统计            表格2:英国1850年经济生产部分情况

 产   量占世界总额
生铁229,000吨76.8%
棉纺2,000,000,000码54.4%
原煤50,000,000吨66.8%
 城市人口农村人口
1790年约50,000约109,000
1801年约95,000约82,000
1841年约355,000约76,000
 

(1) 从材料一简表所示内容中,你能够发现、归纳出:这场“工业革命”有哪些显著的特点?(3分)

(2)依据材料二所示的两张表格所反映的情况,说明了这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发展,分别带来了什么变化?(2分)

(3)从当今世界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的角度来看,这场“工业革命”带来的深刻变化表现在哪里?(1分)

答案

(1)显著特点:英国是主要发明国;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开始;发明家大多出身低微、文化程度不高;科学家参与发明创造不明显;珍妮机的出现揭开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最早在棉纺业运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新型蒸汽机普及了机器生产。

【任意三点、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回答不得分】

(2)表格一:人口大量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或“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快”);

表格二:英国成为工业化强国(或“世界工厂”)。

(3)变化: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对世界的统治(或“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题目分析:第(1)问,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特点的准确理解与认识,旨在考查学生阅读表格,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表格,可以从发明家、国籍、发明家的出身以及发明成就等方面分析归纳特点即可,如工业革命主要在英国、发明家的地位低微、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等。

第(2)问,考查学生依据表格理解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二中表一显示了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变化,数据表明了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越来越多,即城市化进程加快;材料二表二中“生铁与原煤”的产量在世界,由此可得出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工业化强国。

第(3)问,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影响的深层次理解与分析,结合“世界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日甲午,日甲辰,日甲寅。甲午之役,丧师割地,东亚霸权拱手以让诸日本。甲辰之役,日本与俄争我满洲,而以我国为战场,我反作壁上观,其结果致敌势益见披昌。甲寅之役,日、德构衅,以吾国山东为战场,一如日、俄故事,后幅文章,竟欲演亡韩之惨剧于吾中国。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也。--李大钊《国民之薪胆》材料二周恩来指出中日两国恢复正常关系的途径,先从民间的频繁往来并且达成协议开始,把两国关系大大地发展……1952年到1958年中日民间交流出现高潮。友好与贸易这两个因素,是经常起作用的最积极的因素,有如两个车轮,推动日中关系前进,也给日本政府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吕乃澄、周卫平主编《大棋局:中日美关系风云五十年》材料三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严重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之役”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所反映的问题。 (2)材料二反映出周恩来怎样的外交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影响。 (3)材料三中所说的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指的是什么?这份声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意义?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