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汉书》“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厂为郡县’。”这表明秦把新创的政治制度推向全国。
材料二 “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内部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就世界大国英国而言,大 * * 是在十三世纪初成文的,过了近五个世纪,君主立宪才成为成文的宪政原则,而民主制的到来还要通过十九至二十世纪的多次改革。真实意义上的“一人一票”的民主直到二十世纪中叫‘才在英国实现,此刻距大 * * 已有七个世纪的历史,距光荣革命也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
材料三 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材料四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北平群众聚集在 * * 新华门前,热烈庆祝会议的召开。毛 * * 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
请回答
(1)秦朝具有创新意义的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它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2分)
(2)英国君主立宪成为成文的宪政原则的标志是什么?举一例说明“民主制的到来还要通过十九至二十世纪的多次改革”来实现的。(2分)
(3)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是指什么? “荒唐可笑”的原因是什么? (2分)
(4)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成后我国实行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1分)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有何发展? (3分)
(5)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哪些启示? (4分)
(1)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1分)
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为后世沿用:明清以后,专制制度越来越成为社会进步的羁绊。(2分)
(2)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2分)
(3)“仿制品”是指共和政体、三权分立等政治体制;“荒唐可笑”是因为仿制品不适合中国国情;(2分)
(4)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分)发展: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协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5)制度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制度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是靠一时一次的“崛起”可以完成的,崛起不是一种运动,而是一个过程,一个长期的、综合的过程;政治制度要与国情相结合,并不是说要仿效任何西方民主制度,民主制度是仿效不来的;民主制度并不存在一个固定模式,中共只有通过政治制度创新才能实现国家内部的长治久安,进而实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全面崛起。(4分)
(1)此题主要考查秦朝具有创新意义的政治制度,难度不大。
(2)第一问,此题考察英国君主立宪制区里的标志。材料中所说的“多次改革”说明民主制的确立需要多次反复的斗争,但是要注意材料的“十九至二十世纪”这个事件限制。
(3)注意材料所给的时间“1912”年,所以根据这个时间线索进行思考,1912年前后正时中华民国建立,所以可以结合题目得出仿制品是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西方民主政体的仿效。但是临时约法不符合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为弱小。
(4)思考新中国建立前后实行的民主政治机构。
(5)此题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