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国学者大都按照自己的眼光来认识和理解中国历史。如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所著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 * * 党领导的 * * 。

材料二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 * * 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 * * 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 * * 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 * * 《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概括提炼作者关于中国三次“大革命”成果的见解。(不得照抄原文。3分)

(2)依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4分)

三次革命]主要领导人物“革命”后实施的进步措施
政治文明方面文化发展方面
第一次秦王嬴政统一文字
第二次取消学校读经等
第三次毛 *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作者所说的三次“大革命”中,你较为看重哪一次?为什么?(2分)

材料三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4分)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有哪些不同?试举例说明(2分)

(5)近现代以来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给你有何启示?(2分)

答案

(1)第一、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第二、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第三、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或 * * 党 * * )。(每次1分,共3分)

(2)(每空1分,共4分)

主要领导人物进步政策(每类政策只答一例即可)
政治文明方面文化方面
秦王嬴政中央集权制度(或皇帝制度、郡县制)统一文字
孙中山颁布《临时约法》,实行民权示例:取消学校读经等
毛 * *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多党合作制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看重

答法判断论证(2分,只判断、不论证者,或判断论证不和谐者均不得分)
1看重第一次建立统一国家,采取许多举措,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2看重第二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打开中国进步的闸门
3看重第三次实现民族独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历史新阶段
 (4)确立:通过资产阶级的革命或斗争,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通过颁布宪法或法律文件的方式确立代议制的民主政治。(4分)

不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法的总统共和制等。(2分)

(5)启示: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答出任意二点即可得2分)

根据材料一的时间和建立 * * 的相关信息判断这三次革命的结果,由此填写表格在政治和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看重哪一次主要阐述其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确立,革命和法律文件,每个国家政体形式的确立都是由其本国国情决定的。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末流贼陷睢州,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九年,成进士。斌出为潼关道副使。总兵陈德调湖南,将二万人至关欲留,斌以计出之,至洛阳哗溃。十六年,调江西岭北道。明将李玉廷率所部万人据雩都山寨,约降,未及期,而郑成功犯江宁。斌策玉廷必变计,夜驰至南安设守。玉廷以兵至,见有备,却走;遣将追击,获玉廷。

康熙二十三年,江宁巡抚缺,方廷推,上曰:“今以道学名者,言行或相悖。朕闻汤斌从孙奇逢学,有操守,可补江宁巡抚。”斌行,谕曰:“居官以正风俗为先。江苏习尚华侈,其加意化导,非旦夕之事,必从容渐摩,使之改心易虑。”十月,上南巡至苏州谕斌曰,向闻吴阊繁盛,今观其风土尚虚华,安佚乐,逐末者多,力田者寡,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

淮、扬、徐三府被水,常州知府祖进朝以失察属吏降调,斌察其廉,奏留之。又疏荐吴县知县刘滋、吴江知县郭廉能最著,而征收钱粮未能十分全完,请予行取。下部皆议驳,特旨允行。

斌令诸州县立社学,修泰伯祠及宋范仲淹、明周顺昌祠,禁妇女游观。苏州城西上方山有五通神祠,几数百年,远近奔走如鹜。谚谓其山曰“肉山”,其下石湖曰“酒海”。少妇病,巫辄言五通将娶为妇,往往瘵死。斌收其偶像,木者焚之,土者沉之,并饬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撤其材修学宫。教化大行,民皆悦服。

方明珠用事,国柱附之。布政使龚其旋坐贪,为御史陆陇其所劾,因国柱贿明珠得缓;国柱更欲为斌言,以斌严正,不得发。及蠲江南赋,国柱使人语斌,谓皆明珠力,江南人宜有以报之,索赇,斌不应。比大计,外吏辇金于明珠门者不绝,而斌属吏独无。

二十五年,上为太子择辅导臣,廷臣有举斌者。诏曰:“自古帝王谕教太子,必简和平谨恪之臣,统率宫僚,专资辅翼。汤斌在讲筵时,素行谨慎,朕所稔知。及简任巡抚,洁己率属,实心任事。允宜拔擢,以风有位。”授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

二十六年十月,自通州勘贡木归,一夕卒,年六十一。          (《清史稿》,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斌玉廷必变计策:策划

B.江宁巡抚缺,方廷推:推举

C.并诸州县有类此者悉毁之饬:告诫

D.及江南赋蠲:减免小题2:以下各组几句中,全都表现汤斌廉洁刚正的一项是(   )(3分)

①斌策玉廷必变计,夜驰至南安设守。②斌察其廉,奏留之。③索赇,斌不应

④而斌属吏独无                   ⑤及蠲江南赋。     ⑥洁己率属,实心任事。

A.①③⑥

B.③⑤⑥

C.③④⑥

D.②④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汤斌被派出做潼关道副使,总兵陈德调往湖南,率领两万人马到潼关后想暂驻,汤斌用计策成功地让他离开,并且使其军哗变溃散。

B.淮安、扬州、徐州三府遭受水灾,常州知府祖进朝因失察下属官员而降职调任,皇上知道汤斌很廉洁,于是将他留任。

C.汤斌命令各州县建立社学,修泰伯祠及宋代范仲淹、明代周顺昌祠,并告诫各州县毁掉类似五通神祠的祠堂,修建学宫。于是,教化普遍推行,百姓都心悦诚服。

D.皇上为太子选择辅导大臣,朝臣中有推荐汤斌的。但皇帝没有同意,只是让汤斌为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尔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可挽颓风。

(2)自古帝王谕教太子,必简和平谨恪之臣,统率宫僚,专资辅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