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氨气是生产氮肥、硝酸、纯碱等的重要原料。

(1)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按照甲、乙、丙三种方式分别投料(单位是mol /L),平衡时测得甲容器中H2的转化率为20%。

 N2H2NH3
130
0.51.51
004
 

①平衡时甲容器中氨气的浓度为           

②乙容器中开始反应时,v    v(填<、>或=)。

③达平衡时,甲、乙、丙三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工业上以NH3和CO2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 (g)+ CO2 (g) CO(NH2)2 (l) + H2O (l),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关系如下:

T / ℃165175185195
K111.974.150.634.8
 

①焓变ΔH_____0(填“>”、“<”或“=”)。

②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若原料气中的NH3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氨碳比)=x,下图是氨碳比(x)与CO2平衡转化率(α)的关系。α随着x增大而增大的原因是          

③右图中的B点处,NH3的平衡转化率为                    

答案

(9分)(1)①0.4 mol/L(2分) ②>(1分) ③丙>甲=乙(2分)

(2) ①<(1分)  ②c(NH3)增大,平衡正向移动(1分)    ③32%(2分)

题目分析:(1)①氢气的转化率是20%,则甲中消耗氢气的浓度是3mol/L×20%=0.6mol/L,则根据方程式N2+3H22NH3可知,生成氨气的浓度是0.4mol/L。

②乙容器中如果1mol/L氨气完全转化为氮气和氢气,在氮气和氢气的浓度是1mol/L和3mol/L,因此甲和乙容器是等效的。所以乙容器中平衡是氨气的浓度是0.4mol/L,小于1mol/L,因此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即v>v

③丙容器中相当于氮气和氢气的起始浓度是2mol/L和6mol/L,由于容器体积相等,所以丙容器相当于是在甲容器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向生成氨气的方向移动,因此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达平衡时,甲、乙、丙三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甲=乙。

(2)①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的平衡常数逐渐减小。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正方应是放热反应,则焓变ΔH<0。

②x值越大,即c(NH3)增大,促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CO2的转化率增大。

③根据图像可知,B点表示x=4.0,CO2的转化率是64%。设CO2的物质的量是n,则氨气的物质的量是4n。反应中消耗CO2的物质的量=0.64n,则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氨气的物质的量=0.64n×2=1.28n,因此氨气的转化率=×100%=32%。

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王某和林某是生意上的死对头,由于林某从中作梗致使王某损失近百万元。王某对此十分恼火,遂出资5万元雇佣张某去除掉林某。张某答应了此事,回到家后将欲杀林某的情况告诉其妻陈某,陈某不仅不加制止,而a积极为其出谋划策,帮张某买来一把尖刀用于杀林某。在陈某的帮助下,张某作了充分准备,于某晚潜人林某的家中,当时林某不在家。张某见林某妻子正在床上睡觉,顿起歹意,就把其强 * * 了。等到林某同家,又将林某杀死。
请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以下问题:

下列各案中,属于勘验笔录的是( )

A.某区新星网吧发生爆炸,某刑警大队派出现场勘验车前往现场进行勘查所作的笔录

B.某强 * * 案案发后第二天,被害人汪某向公安机关报案,但汪某很难提供犯罪嫌疑人线索。公安技术人员利用多波段光源技术识别了案发现场地面上的犯罪嫌疑人精斑的位置,对此精斑的检验过程,公安人员作了笔录

C.某村村民万某扛着气枪上山打野鸡,发现某片树林鸟儿特别多,遂打了几只鸟,当他去捡其猎物时,发现有一人形白骨靠在松树上,遂用手机报了案,公安人员很快赶到现场,并由法医对尚未完全腐烂完的尸骨进行了检验并作厂笔录

D.大货车司机黄某将站在车前的李某撞死,为查明是故意杀人还是过失致人死亡,公安机关进行了“侦查实验”,复原当时肇事现场的情景证实,由于尹某所驾大货车体积庞大,坐在驾驶室里,根本无法看到站在车前的夏某,属于过失致人死亡。公安机关对侦查实验的过程作了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