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为应对气候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不断推动国家间的气候谈判。但由于与会各国的分歧,各国政要们就在互相指责与争议中讨论世界气候和环境,火药味十足,2009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仅达成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材料二:中国政府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态度,自主确定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
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同时,中国积极开展与各方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对话与合作。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政治生活》中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的有关知识,评析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哥本哈根大会的召开并最终达成协议是各国之间共同利益使然;各国的利益对立是造成各国政要相互指责,导致协议令人失望的根源所在。
(2)①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国情确定自主减排目标,是坚持这一政策,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的具体体现;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等多边合作平台上捍卫国家利益,履行国际义务,承担大国责任,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