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工业化进程是指从以农业占主导的社会经济向以工业占主导的社会经济转变,在近现代史上,实现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30年代,英国首先爆发了产业革命,这次工业化是从英国的纺织工业部门开始的。自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机的时代,它改变了人类以人力、畜力、水力作为主要动力的历史,使各种机器有了巨大的动力,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为此,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示范。
——摘自《英国工业化的几个特点》
材料二 1925年,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多次发生争论。对于工业化问题,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必须高速度。
——摘自岳麓版(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 实现工业化,首先必须解决道路问题。毛 * * 以中国经济的落后性为前提,指出:中国的工业化,既不能走欧美式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也不是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因此,选择走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构想一直为全党所认同,直到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毛 * * 和党中央才真正放弃了走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的设想。
——《毛 * * 新民主主义工业化思想初探》
请回答:
小题1:从材料一、二可看出英国的工业化进程与苏联相比有何不同?(1分)
小题2:结合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的历史背景分析,苏联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并简要评价苏联的工业化。(7分)
小题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中 * * 党在探索工业化道路上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小题4:综合三段材料看中苏英三国的工业化道路能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3分)
小题1:英国工业化从轻工业开始,而苏联则优先发展重工业。
小题2:原因:改变落后面貌,为工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的需要;为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3分)
评价:一方面苏联的工业化使其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为世界工业强国,为以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4分)
小题3:变化:选择由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到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苏联模式),改革开放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小题4: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国情工业化道路;工业化过程中要处理好农轻重比例;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的发展道路。(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对比分析,即可得出英国和苏联工业化道路区别;
第(2)问则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归纳,原因注意从政治、经济和国防建设需要进行分析,评价注意辩证的分析;第(3)问注意审题是从1949年以来,因此从过渡时期到探索时期再到改革开放发生了两次变化。第(4)问注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得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