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作题

假设你是红星中学高三(1)班的学生李华,请按照以下四幅图的先后顺序,用英文写一篇周记。记述爸爸出差期间,妈妈生病,你照顾她的过程。

注意:1. 周记的开头已经为你写好。

2. 词数不少于 60.

答案

Last Monday,my father said goodbye to my mother and me and went on a business trip.He would be away for three days.Juet the next morning.I found my mother wasn't feeling well. She had a cold.I immediately went to get her some medicine and then prepared some noodles for her. With my special care, my mother recovered quickly. When my father came back home, my mother told him what had happened. He praised me for what I had done.

I feel very happy that I have done something for my mother.

北京的情景作文历年来都是记叙文,去年写的是写一篇日记,记录的是做好事的经过。今年是爸爸出差,儿子照顾妈妈的故事。故事看似很简单,但是要想把文章写好,写的连贯,自然,要求考生要在给出的图片信息中扑捉到有用的信息,有时候要适当的进行扩充才行,不如第二、第三幅图,需要考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合理的补充,是文章的内容充实而又自然,同时要注重文章的结构,前后时态、动作要做到一致,连贯。总之,把没一幅图吃透,加上合理联想,还是可以写出优秀的作文的。

【考点定位】记叙文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3题。

  作为一个世界瞩目的科学家,人们都关注着他成功的原因。在这方面,确实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究。

  抓住机遇,追随名师。杨振宁自己曾这样感慨过:“我回想一下我念物理,做研究工作,做教师的经验,我觉得我是非常非常幸运的。在绝大多数和我同年岁的人都有着种种困难和遭遇的时候,我却有很好的老师,很好的合作者,很好的学生。而且在物理学界以外有很多很多的朋友。”这是杨振宁平实而谦虚的总结。

  的确,杨振宁家学渊源,他是幸运的;就读西南联大阶段,虽遇国难当头,但因此接受了中国许多最著名学者的授业解惑。这些教授时至今日都还是中国科学界、知识界的风流人物。名教授所站位置在巅峰之上,也就给杨振宁带来了高起点。他一生的研究内容、研究风格和作风始终没有偏离他在西南联大时所形成和确立的方向,是王竹溪、吴大猷、张文裕这些名教授领着他奠定物理学发展的基础的。当他赴美留学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不在美国,因此,大量的各国科学家流向美国。像费米、泰勒等都是在本国受到迫害而离开自己的国家的。他们在美国得到了重视和发展,费米成为原子弹的开山祖,泰勒则被称为“氢弹之父”。杨振宁直接在这些誉满全球的大师的麾下,周围又有一批优秀的青年共同学习,确是幸运之至。

  中国有句古话:“名师出高徒。”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也这样说过:“我可以告诉你们,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秘诀之一就是有名师的指点。”它说明一个年轻人初踏上科学征途时,得到名师指点的重要性。据统计,在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单中,因师徒关系而获奖者的比例占40%以上,跟前辈诺贝尔奖获得者学习过比没有学习过的人获奖时间提前了七年。名师之所以能对高徒起指点作用,就在于名师的指导可以使年轻人在攀登科学高峰时缩短路程。因为名师是站在科学发展最前沿,他们能随时了解变化着的科学研究的新形势并能掌握研究的新方向。同时名师能及时地掌握该学科领域中新的情报信息,做出前瞻性的预测,对相邻的学科关系也看得清楚。

  然而,杨振宁并非简单地面对机遇,从杨振宁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看到他孜孜不倦、奋力追求的历程。杨振宁以高二同等学力报考西南联大获得成功,报读硕士研究生、报考留美博士生顺利通过,这都包含了他平时的勤奋、刻苦及对学习的付出。杨振宁刚到美国,连费米的面也见不着,但他矢志不渝,以拜费米为师为既定目的。他“踏破铁鞋”去寻找,终于如愿以偿,跻身于名师门下,饱受学界泰斗的熏陶。对一般人来说,能去到美国,在普林斯顿这样的名牌大学学习,也该心满意足了;何况新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语言不相通,亲人全都远在万里之外,要实现追随名师的目标,又该遭遇多大困难。但是,“机遇只垂青于那些不断追求它的人”。杨振宁没有等候,他不懈地争取、努力。这种事例在杨振宁的一生中是屡见不鲜的。因此,良好的机遇和环境,好的老师,杨振宁都靠自己去把握,去争取。与其说杨振宁碰上了好机遇,不如说杨振宁争取和抓住了好机遇。抓住机遇,追随名师,这才是杨振宁成为幸运儿的重要原因。

1.从杨振宁成功的例子来看,我们应怎样看待名师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杨振宁是幸运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段末尾,作者说“机遇只垂青于那些不断追求它的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淡谈自己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