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怎样进行高炉烘炉?

答案

参考答案:

烘炉的目的是缓慢排除砖衬中的水分。重点是炉缸炉底,否则开炉后放出大量蒸汽,不仅会吸收炉缸热量,降低渣铁温度,使开炉操作困难,而且水分快速蒸发,大量蒸汽从砖缝中跑出,可能使砖衬开裂和炉体膨胀而受到破坏,影响高炉使用寿命。

烘炉一般用热风,但也有用木柴、煤气和煤燃烧烘炉的。热风烘炉最方便,它不用清灰,烘炉温度上升均匀,容易掌握。不过它要在热风炉提前竣工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应千方百计创造条件用热风烘炉。

用热风烘炉的准备工作包括:首先安装风口、铁口的烘炉导管,将部分热风导向炉底

中心。风口导管应伸到炉缸半径2/3处,距炉底1m左右,一般有1/3~2/3的风口装上导管就够了。铁口导管伸到炉底中心,伸入炉缸内的部分钻些小孔,上面加防护罩,防止装料时堵塞。其次是安装炉缸、炉底表面测温计。使用炭捣或炭砖砌筑的炉底、炉缸,应在

面砌好黏土砖保护层,防止烘炉过程中炭砖被氧化。

用热风烘炉一般有两个温度相对稳定区,一是300℃左右稳定2~3个班;二是500℃左右稳定到烘炉结束开始降温为止。烘炉终了时间应根据炉顶废气湿度判断,当废气湿度等于大气湿度后,稳定两个班以上,即可开始凉炉。一般烘炉时间为5~7d。

烘炉风量(单位为m3/min)开始稍大一些,一般相当于高炉容积,小高炉可以大于此数,大高炉相当于高炉容积的80%左右。随着水分蒸发,顶温升高,风量要相应减少。料钟式高炉顶温不得超过400℃,无料钟高炉不得超过300℃,密封室温度要保持在50℃以下。

烘炉时应注意:

(1)铁口两侧排气孔和炉墙所有灌浆孔在烘炉时都应打开以便及时排出水汽,烘炉完后再封上;

(2)烘炉期间炉体冷却系统要少量通水(约为正常时的1/2左右);

(3)烘炉中,托圈与支柱间、炉顶平台与支柱间的螺丝应处于松弛状态以防胀断,要设膨胀标志,检测烘炉过程中各部位的膨胀情况(包括内衬和炉壳);

(4)炉顶两侧放散阀保持一开一关,轮流工作,每班倒换两次,倒换时先开后关;

(5)烘炉结束前要进行一次休风,检查炉内有无漏水和着火现象;

(6)烘炉期间除尘器和煤气系统内禁止有人工作。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5分)

天道酬诚

顾伯冲:

“诚实的人永远不会吃亏”、“诚实是待人处世的法宝”,这些箴言警句我们耳熟能详。可是,时下有些人并不是这么想的,也不是这么做的。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诸多不讲诚信、造假贩假的现象,如假酒、假种子、假职称、假新闻、假文凭等等,令人防不胜防。这些尽管不是主流,但对社会风气的危害很大。由此,有些人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年头,诚实人做不得”、“诚实人没好报、总吃亏”。

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在人、老实人真的没有好报吗?其实未必,“天道”还是“酬诚”,付出的真诚一定会有回报的。

天道酬诚,是“天道”使然。《礼记》中讲:“德者,得也。”“德”与“得”不但发音相同,而且有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德”为“得”之基,“得”是“德”之果。“德”与“得”之间的这种因果关系,可以说是“天道”,即客观规律。有时人们可能会因为讲诚信而被蒙骗、吃亏上当,但从长远看,他所得到的一定会与付出的相称,因为讲诚信会赢得越来越多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反之,不讲诚信、坑蒙拐骗,虽然可能得逞一时,但终将身败名裂。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诚信和诺言不仅仅是几句话,如果你说了,但是没做到,那它们就是宣告你将失去美好东西的判决书。”

天道酬诚,是“诚”的回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投入种子,才会生出根芽;植下树来,才会长出枝叶。同理,对人讲诚信,才会收获他人的诚信与回报。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农夫不小心把斧头掉进了河里,坐在河边伤心地哭起来。财神路过此处,帮他打捞出一把金斧头,农夫摇头说:“这不是我的斧头。”财神继续打捞,一会儿又捞出一把银斧头,农夫又摇了摇头。最后,财神打捞出一把铁斧头,农夫高兴地说:“这才是我的斧头。”财神觉得这个农夫很诚实,就把金斧头和银斧头一并送给了他。一个很贪心的人闻知后也模仿这个农夫,并一口咬定金斧头是他掉的,结果连自己的铁斧头也失去了。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得到好的回报。

天道酬诚,是人心所向。诚实之人,人皆敬之。希望诚实的人能得到好的回报,是绝大多数人的共识。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因“诚”吃了些亏,有些人因“诈”得了些利,但人们心里有杆秤,希望诚实守信成为社会的“显规则”。君不见:每当社会或个体遇到天灾之时,无数颗真诚的心总是紧紧地连在一起,展现出人性之美;每当出现影响较大的人祸之际,公众舆论和新闻媒体总是迅速地扬善抨恶、褒优贬劣,展示了正义的力量。因而,天道酬诚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是有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的。

江河奔腾,泥沙俱下。当前的“诚信危机”对社会价值观形成了严峻挑战。但只要我们都对讲诚信者怀有崇敬之意、效法之心,诚信就会逐渐成为一种风尚,社会就一定能更加诚信起来。这需要我们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胸襟与眼光,需要我们坚守“天道酬诚”这个人间正道。

(2013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 》)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小题2:“希望诚实的人能得到好的回报,是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句中“绝大多数”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小题3:文中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请你根据自身的积累,再列举一则“天道酬诚”事实论据。(4分)

报关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