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中国内地居民李某因私赴香港,他的信用卡可以在香港ATM机上提取港币现钞,限额为每日不超过()。

A、港币5000元

B、港币50000元

C、等值5000元人民币

D、等值50000元人民币

答案

参考答案:C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拿来主义》选段,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12分)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小题1:对“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运用脑髓”是指在实行“拿来主义”时应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B.“放出眼光”是指在实行“拿来主义”时要用自己的眼光去鉴别。

C.“自己来拿”是指在实行“拿来主义”时要自己主动去拿,不能坐等人家送来。

D.这句话强调了“拿来主义”者应有博大的胸怀和兼收并蓄的态度。小题2:对文中的“孱头”“昏蛋”“废物”和“‘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孱头”对文化遗产采取犹豫主义的态度,想继承又不敢继承。

B.“昏蛋”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性”强,而故意毁灭遗产,对文化遗产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

C.“废物”对文化遗产投降主义的态度,全盘继承。

D.“‘拿来主义’者”对文化遗产“占有、挑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小题3:对文中有关文化遗产的比喻,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大宅子”比喻整个文化遗产。

B.“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

C.“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D.“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小题4: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几段文字批判了穷青年对待祖上遗留下来的大宅子的三种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者的具体标准。

B.这几段文字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的具体标准。

C.这几段文字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方法。

D.这几段文字批判了穷青年对待祖上遗留下来的大宅子的三种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方法。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小议“辨”

  ①在童话世界中,有美丽的丑小鸭、善良的灰姑娘、阴险的美女蛇和难辩真假的小红帽的外婆;在现实世界中,有真真假假的客套、虚虚实实的谦让、花言巧语的欺骗、取悦于人的迁就逢迎、良师益友的逆耳忠言。只有用心去辨,才能分清真假好坏,才能收获精彩的人生。

  ②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时代,太多的人、事、物,太多的谤惑,太多的选择,太多的陷阱,太多的机遇,让我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几乎失去了辨别的能力。于是,有人追追逐逐却徒劳无功,有人迷惘,有人堕落。于是,我们开始思索,拥有辨的能力,多么重要。

  ③辨以修身立世。庄子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用心去辩,坚守生命的自由和尊严;陶潜面对喧嚣浮躁的社会,用心去辩,毅然辞官,归隐田园,虽然生活清贫,却乐在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得到了他想要的内心宁静。

  ④但是生活中很多人因为缺少辨的能力而误入岐途。韩寒、郭敬明因为写作而一夜成名,于是,许多青少年就以他们为榜样,放弃正常学习,从事所谓的“文学创作”;“超女”掀起了娱乐界的狂潮,于是就有许多年轻人频繁参加各种选秀活动,梦想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他们中的大多数未能实现明星梦却或多或少地耽误了学业;有些“富二代”生活奢侈、娇纵妄为,有许多家境平平的青年没有慧眼,辨不清人生应进取、自立、奋斗为本,对“富二代”骄奢的生活满心羡慕,进而不思进取坠入享乐主义的泥潭。

  ⑤有一首流行歌曲唱道:“曾经在纠纠缠缠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词作者一定是一个在现实社会中磕磕碰碰,最终懂得辨别,拥有一颗慧心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写得出这样的句子。我们也要学会辨别,在社会的浮尘中,修炼一颗慧心。

1.阅读全文,写出文章的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任选其中一种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