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某校高一(2)班学生就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

同学甲:“在当前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商品生产者要出售自己的商品换取人民币,再用人民币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同学乙:“人民币的作用这么大,国家可以多发行一些人民币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同学丙:“人民币发行多了不好,容易引起通货膨胀,因此,人民币发行得越少越好。”

针对上述问题,请你与同学们一起探讨:

(1)人民币为什么能购买商品?(6分)

(2)请你对同学乙和丙的观点进行评析。(8分)

答案

(1)人民币是由我国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能在市场上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所以持有人民币就能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人民币的这种作用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6分)

(2)国家有权发行人民币,但不能随意发行,人民币的发行量受货币发行规律的制约。如果人民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发人民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社会财富,而且还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如果人民币发行太少,就会使一部分商品不能售出,同样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因此,人民币的发行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要遵循货币流通规律。乙、丙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8分)

题目分析:

(1)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它的本质是价值符号,它的职能是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所以人民币作为一种纸币它能够购买商品。

(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为基础,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发行量和面值,无法决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发行量多于流通中的实际量会引起物价上涨,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