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怎样看待政策执行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政策理论角度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答案

参考答案:

根据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分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主要存在于执行机构和目标群体之间。基本上可归结为五类:

1、实际政策不能得到执行

2、不能得到完全执行

3、歪曲后得到执行

4、表面上执行而实际未执行

5、与原政策背道而驰。

其造成的后果是:影响政策效力的发挥,使政策效力出现零效力或负效力,损害目标群体的利益,挫伤其积极性,政策做为一种资源被滥用或误用后,它的“利益调节器”作用的发挥便受阻,失去其利益取向,更勿庸提满足大多数人的“多数满意原理”。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加强对执行机构的监管,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跟踪调查或不定期抽查。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上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清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袞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袞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锄麑①贼之。晨往,寝门辟矣。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齐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②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

初,丽姬之乱,诅无畜群公子,自是晋无公族。及成公即位,乃宦卿之适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余子,其庶子为公行。晋于是有公族、余子、公行、赵盾请以括为公族,曰:“君姬氏之爱子也。微君姬氏,则臣狄人也。公许之。

冬,赵盾为旄车之族。使屏季以其故族为公族大夫。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实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丸也。辟:通避,躲避。

B 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之。 赖:依靠。

C 三进,及,而后视之。  溜:溜走。

D 不告而退,遂自也。  亡:逃。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置诸畚,使妇人载过朝。            今近焉,请遗之。

B  会清先,不入则子继。              谏而不入,则莫继也。

C  宣子未出山复。                    反不讨贼,非子谁?

D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我之谓矣! 大史书曰:“赵盾弑君。”  

小题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赵盾“忠贞勤勉”的一组是( )

①宣子骤谏,公患之     ②赵盾为旄车之族。     ③惜也,越竟乃免。

④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⑤宣子未出山而复      ⑥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A①③⑤       B ②④⑥        C①⑤⑥         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各项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灵公向百姓横征暴敛,残害黎民生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这些行为被作者视为不君的行为,表现了作者的民本思想。

B 赵盾进谏后晋灵公仍不肯改过,所以又多次进谏,却触怒了晋灵公,晋灵公派人去杀他,但是刺客却因仰慕赵盾的为人,不肯背忠信而自杀身亡。

C 晋灵公宴请赵盾,却暗下伏兵,赵盾右提弥明为保护赵盾而死。赵却因昔日有恩于晋灵公的一个卫士,而获救。

D 赵盾在逃亡的途中返回,却被史官说成是“弑其君者”,赵盾感到冤屈,却无法辩解,蒙受了不白之冤。

小题5:补充文中空白处的句子。

人谁无过?                    ,善莫大焉。

《诗》曰:“                   ,鲜克有终。”

小题6:翻译句子。

①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②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③宣子时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