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题。(共20分)

木 笛   赵恺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他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经过初试、复试,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终试二比一淘汰。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木笛应试者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走进试场,①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他抬起头,看见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着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回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韧是童稚的坚韧,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流泪红烛。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广,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②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诚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小题1:小说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筒,这样描写有什么特点?描写的意图是什么?(6分)

小题2:小说中用了较多的篇幅描写“雪”,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小说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杉”的用意是什么?小说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4:大师在朱丹请求更换曲目后,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请朱丹青回去,但后来竟然又录取了他。探究这样写的作用。(6分)

答案

小题1:(1)细节描写(动作描写)。(2分)(2)①表现朱丹对木笛的珍爱;②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4分)

小题1:①渲染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悲壮氛围。②烘托人物内心的悲壮情感。

小题1:(1)①为下文写他拒绝演奏指定的曲目作铺垫。(2分)②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1分)(2)①朱丹是一个既具有出色的音乐才华。(1分) ②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1分)

小题1:(1)情节:写出了波澜,造成一种意外的效果;

(2)人物:写出了大师看似不近人情但又赏识真正的人才的个性,也写出了朱丹不为个人前途而丢弃民族情感的个性;

(3)主旨:音乐沟通了人类的良知和正义感。

小题1:此题考查描写的作用。

小题1:雪属于环境描写。

小题1:此题考查概括作用。

小题1: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点,能力层次为F,侧重“探究”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问答题


S先生的决策困惑
HL公司新任采购主管S先生,审查了公司主要原料之一铝管材的采购策略及做法之后,打算制定出一项有助于提高公司竞争力的采购策略。
该公司专门按顾客特定需要进行热传送系统的设计与制造,且技术水平领先。而且提供的热传送系统适用于许多行业,如炼钢厂、造纸厂和发电厂等。具体产品有:供热与散热线圈、水力发电冷却器和变压冷却器。该公司的宗旨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为工业热能系统提供创新性工程解决方法和高质量的设备”。它向加拿大、墨西哥及其他国家的出口量超过总销量的40%。
换热器或热传送装置对保持操作环境在某一特定的温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传送过程中,液体流经一系列管子后冷却下来。接着这些液体流回到发电机,又重复上一过程。空气制冷液体冷却器是由冷却管、用来产生气流的扇式保温箱和支架构成。每一个换热传送系统都是按顾客需求设计的。工程部门列出需要的物料名称,制定出初步的物料单,然后连同成本和采购方面的情况一起提交给销售部,供洽谈售货合同时使用。一旦售货合同商定,完备的物料单即可确定下来。物料在需要时采购。大多数物料要求的交货周期为4~6周。没有产成品库存,所有产品均是按订单生产。
该公司没有对诸如发动机和风机这样的部件进行库存(需要时才采购)。但对于重要物品,该公司拥有多家供应商。在上一年1600万美元的销售额中,原料及部件成本大约占了600万美元。通常采购的铝管材多达15种,它们有不同的壁厚和直径,其中有5种铝管材最常见。铝管材约占该公司全年原材料及部件采购额的35%。由于欧洲的价格较低,前任采购主管从欧洲一家厂商那里采购了约40%的铝管材,其余的由北美两家供应商提供。考虑到运输费用,所有从欧洲的购货均采用50英尺的集装箱来运送。时间要耗费一个或两个月以上。有时甚至长达三个月以上。在前任采购主管看来,尽管有运货成本和不确定性这两个不利因素,但欧洲供应商提供的FOB(船上交货)产地价格1.2美元/磅与北美的1.5美元/磅价格相比,还是极具吸引力的。由于距离的原因,欧洲供应商的提前期为6~8周,而北美供应商的提前期为2~3周。
当然,也可以考虑从批发商那里采购铝管材。他们把管材切割成段,也可以满足公司所需要的确切的总重量。由于管材的质量和清洁度直接关系到翅片的性能,所以该公司只能使用某些特定规格的铝材。前任采购主管认为,保持三家供应商就能确保供货并使他们保持警觉。这三家供应商都不知道该公司每年铝管材的总需要量为250000吨。公司持有的铝管材库存量为300万美元,铝管材被放在厂内三个大的货架上、厂内空地上,甚至放在员工的停车场。而公司库存储存成本通常占采购价格的25%。
该公司要求S先生做到以下几点:如果可能的话完全取消库存;降低采购价格;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持满足顾客的交货要求。S先生想知道应该实施什么计划和战略才能完成自己的职责。因为他刚上任,还得了解公司内工程、采购、运作和销售这些部门是如何相互配合的。
案例分析要求:

结合案例分析采购与供应战略的构成因素。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