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1)秦统一后,在采用什么制度对地方实行管辖的问题上引起了争论。根据材料概括李斯的主张。这种制度是怎样使中央的权力得到加强的?(4分)

材料二:(武帝时中大夫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朔京师。今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2)汉初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说明这种制度的后果。(4分)   

材料三: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3)唐朝实行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特点?(4分)

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4)材料四中作者对北宋“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看法如何?(4分)

材料五:(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5)材料五表明元朝在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材料六: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降宗门内,选内阁中书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

(6)材料六中表明清朝实行怎样的制度?简述军机大臣的职能(4分)

答案

(1)废分封制,行郡县制;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4分)

(2)郡国并行。削弱了中央集权。(4分)

(3)三省六部制度。分工明确,相互牵制,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4分)

(4)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失败。(4分)

(5)实行行省制度。(2分)

(6)实行军机处,跪受笔录,上传下达。(4分)

题目分析:第(1)小问中第一问可从李斯的言论中“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皆为郡县”判断秦统一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而引起了争论,而李斯认为分封制下“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实行郡县制“甚足易制”,从中概括得出其主张;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郡县制的官员任免和官员任期方面来分析。第(2)小问中第一问从材料中“诸侯或连城数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第二问依据材料“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朔京师”,可以判断郡国并行制的实行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第(3)小问中第一问依据材料中的“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可以判断,唐朝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特点是分工明确,相互牵制,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第(4)小问从材料中“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可以判断这些措施的实行加强的中央集权,同时从材料中“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可知判断这些措施的实行也存在其消极影响: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失败。答题时要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第(5)小问从材料中“镇之以行中书省”可以判断出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第(6)小问中的第一问从材料中“始设军需房于降宗门内”、“ 后名军机处”可知清朝设置军机处;第二问从材料中“入直缮写”、“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可知军机大臣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点评: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作为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1)从题型上看,该考点的命题多以选择题为主;(2)从内容上看,主要考查专制主义中央制度的发展演变、基本概念、历史阶段特征;(3)从考点分布上看,分布广泛,但重点突出,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近几年高考中均有考查,但考查的角度并不相同,如2012年各个省份较少涉及君主专制这一主干知识,代之以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和地方行政区划等处入手。对于2013年高考,本专题内容应重点掌握,要继续关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演变趋势与线索,注意考查角度新颖多变,尤其要关注地方行政沿革史及选官制度。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