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郑州市地处中原地区,交通便利,是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型商贸城市之一,在这个拥有600万人口的城市里,商业企业、工业企业等交错布局,比较适合开展异产业间的共同配送。郑州市仓储企业除了各个产业部门的仓库外,聚集了中央、省级的仓储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大的有70多家,这些仓库目前基本都在从事异产业间的共同配送服务。请问:(1)、你认为同产业和异产业共同配送有哪些优缺点?(2)、如果让你来组织和运作一个共同配送的项目,你将分几步开展这项工作?

答案

参考答案:

(1)、同产业共同配送优点在于配送商品物理化学特性相似,容易组织混载配送。缺点在于:容易造成商业信息的泄露。

不同产业共同配送优点在于不存在商业信息的泄露的问题。缺点在于配送商品物理化学特性不同,不容易组织混载配送,另外配送成本核算也较难。

(2)、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1)、调查:异产业的数量、商品品种数量和运输配送情况。

2)、70个仓库的具体位置及商品品种、数量、配送量。

3)、依据调查确定可以作为共同配送中心的仓库位置。

4)、协调异产业间可以参加共同配送企业间和利益关系。

5)、组织人员、车辆、设备、技术等。

6)、协调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争取获得政策支持。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
第一次接触香格里拉(Shangri-la)这个词还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一本简易英语课外读物中,“香格里拉”即世外桃源。但事实上,香格里拉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它就在中国滇西北一带。纳西话叫香格里拉,只是词的后缀,中甸一带康巴藏民称它香巴拉。它开始被世人关注,是缘于一位俄国导演1937年拍的电影《被遗忘的王国》。影片中这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有高原雪山、蓝月亮峡谷、森林牧场牛羊,还有与自然和谐依存的民风。它激起了世人寻梦的热情,人们这才发现了一个名字:美籍奥地利学者约瑟夫洛克。
洛克1884年出生于维也纳,1905年去美国求学。1922年他以植物学教授的身份到云南丽江采集植物标本。这一方水土立刻迷住了他,从此他把灵魂融入了这方水土,一住就是二十年,从事纳西族民风、民俗、文化、宗教研究。和以往一些西方探险家不同,洛克对他的考察对象不只是充满好奇,更没有白种人的偏见和野心,而是充满感情。他有过“与我的纳西族朋友共存亡”的诺言,并带着偏爱称纳西人是“纯朴的大自然之子”。
洛克无疑是可敬的。但是香格里拉是一个客观自然的存在。在洛克到来之前,纳西就有了自己的学者和文化人。换一个角度讲,正是香格里拉的一方水土,改变了一个西方学者的命运,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洛克,为什么不能说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呢我看就像他评价他的纳西兄弟一样,称他是“大自然之子”更平等一些,更合适一些。由此,我们得到一种启示: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也同时发现自己。
“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这是套用了一个现成句式。拉美的乌拉圭作家加莱亚诺写过一篇散文《让美洲发现自己》,他是有感于西方世界数百年的偏见而写的。在哥伦布的船队到达美洲之前,那片大陆就自然地存在着,后来者占有了“发现”的专利权。“从此以后,印第安人就一直被判为终身有罪”,遭到灭绝性的杀掠。所以他说“1492年,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发现”。而美洲的希望则是在它“自己发现自己的时候”。同样,“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也是把香格里拉当成主体,而不是被动面对世界的客体。因而,对于香格里拉来说,问题关键就在于,它是不是真是一个美好的真实的存在,这也许是“自己发现自己”的含义。
人们通常把美好的地方都比做世外桃源,可见人类对自己居住的地方抱有怀疑。人们说世外桃源,就是说世上没有,这说法本身就意味着对现实的批判。“世外”,可以理解成人类还没有实现的理想,若说哪里是世外桃源,就是说哪里已接近或实现了理想的蓝图,那它其实就是世上的桃源了。一旦回到世上,就是人类的势力范围了。那么世上桃源还可以叫做世外桃源吗或者说世上可能有真正的世外桃源吗
如今的香格里拉是行进在通往理想境界的路上。什么时候,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做到和那里的自然风光一样美丽,“恢复人和大自然之间和谐一致的关系”了,什么时候才可以说它真是,或接近香格里拉了。
到那时香格里拉的词义应该发生变化,无论英语还是汉语,都可以把它译做“世上桃源”。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证明香格里拉就在云南丽江。

B.洛克是为了“把灵魂融入这方水土”而来到丽江的。

C.对“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发现”的观点,本文作者是赞同的。

D.本文认为,“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但香格里拉的确又是被洛克第一个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