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 * * 。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二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请回答:

(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国同盟会,请写出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后来孙中山把这一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是哪“三民”主义?

(2))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

(3)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之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不久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从中你有得到什么启示呢?

(4)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历史影响。

答案

(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2)民权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3)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变,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任两点即可得)

(4)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变化的原因: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屡次失败;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中共和 * * 国际的帮助。

(5)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成为当时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题型要细心留意材料中所透露出来的人物、事件等信息,要坚持紧扣材料,论从史出的原则,从材料中提取要点,把它放在跟教材相吻合的历史背景下去分析、归纳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