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可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运用历史和政治学科知识回答:
(1)结合两段材料,说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这三种革命?
(2)结合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以什么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想以此解决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3)孙中山所指的“民族”是哪一民族?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1)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指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只有通过民族革命,才能摆脱满清的民族压迫和帝国主义外来侵略。
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是推翻帝国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只有这样才能铲除君主专制政体。
社会革命即“平均地权”,是指废除封建地权,核定全国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是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防止资本主义带来的贫富分化和对立,避免出现欧美革命带来的社会弊端。
(2)孙中山以欧美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他想以此解决中国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将会出现的严重的财富不均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对立的问题。
(3)孙中山所指的“民族”是中 * * 。
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它指导民族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的来源,并明确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目的及三民主义与同盟纲领之间的关系。完成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任务。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