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催化剂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参考答案:
催化剂是催化重整的关键要素之一,各国对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工作都十分重视。自1940年第一套催化重整装置——“临氢重整”在美国建成投产起,半个多世纪以来,重整催化剂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0年到1949年。在此期间,工业装置上主要采用钼、钴金属氧化物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MoO3/Al203,和CO2O3/Al203)。它与近代含铂重整催化剂相比较,其活性及芳构化选择性,尤其是烷烃的芳构化选择性较低,活性稳定性差,反应运转周期短,反应4—12小时后,即需进行催化剂烧焦再生。
自1949年美国环球油品公司(UOP)开发成功含铂重整催化剂,并建成投产第一套“铂重整(PLATFORMING)”工业装置开始到1967年为第二阶段。Pt/Al203重整催化剂的发明成功,可以说使重整催化剂实现了一次飞跃。Pt/Al203催化剂的活性高(比MoO3/Al203催化剂活性高十多倍,比CO2O3/Al203催化剂高100多倍),选择性好一液体产品收率高,稳定性好,连续反应运转周期长。上述诸多优点使Pt/Al203催化剂在50和60年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很快取代了含钼、钴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1967年美国雪弗隆研究公司(CHEVRONRESEARCHCORP)首次宣布发明成功铂—铼/氧化铝双金属重整催化剂,并在埃尔帕索炼厂投入工业应用,命名为“铼重整(RHENIFORMING)”。自此重整催化剂开始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这种双金属催化剂不仅活性得到了改进,温度对烷烃脱氢环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等于加氢裂化速率,更主要的是稳定性较之Pt/Al203,催化剂有着成倍的提高,从而可使重整装置能在较低压力(1.5~2.0MPA.下长期运转,烃类芳构化选择性显著改善。铂—铼双金属催化剂的问世,给催化重整技术带来了一个“革命”性的提高。二十多年来,各国先后相继研究发展成功了多种双(多)金属重整催化剂,反应性能不断得到改进,较快取代了Pt/Al203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