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很大,说明物体的速度就很大

B.加速度很大,说明速度的变化就很大

C.加速度很大,说明速度的变化就很快

D.只要有加速度,物体的速度就会改变

答案

CD

题目分析:加速度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物体速度变化快,说明加速度大,AB错误,C正确,

物体只要存在加速度,则其速度必须存在变化,D正确,

故选CD,

点评: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的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无关,即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物体的加速度越大.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1.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2.从上文可以知道,                     、                       、                      、                       都会对岩石造成破坏。

3.上文说明的顺序是[ ]

       A.并列式          B.递进式            C.总分式      D.因果式

4.上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                            。

5.上文第1段运用                           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

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善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帝曰:“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曰:“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帝默然。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颎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高祖曰:“公得之矣。”

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将渡江,酹酒而祝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冈,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田瑞先犯弼军,弼击走之。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遂大破之。

(《隋书•列传第十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骁勇便弓马便:熟悉

B.轨其背己让:避让,让开

C.轨竟诛见:表被动

D.弼击之走:使……逃,击退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直接表明贺若弼有军事才干的一组是(   )(3分)

①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        ②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

③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④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

⑤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    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     

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贺若弼的父亲因为说话不够小心谨慎而被人加害,临刑前拿锥子刺伤贺若弼的舌头,告诫他今后一定要慎言。后来在太子一事上他做到了慎言,新皇登基后才幸免于难。

B.贺若弼曾对上柱国乌丸轨说:皇上如果和大臣关系不密切就会失去忠臣,大臣如果和皇上关系不密切就会失去性命。

C.隋高祖伐陈,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渡江前贺若弼酹酒而祝,激励士气,然后筹措船只,故设疑阵,麻痹了敌人,趁敌不备,渡江破敌。

D.贺若弼少有大志,年纪轻轻的就文武双全,被权臣周齐王宇文宪招为王府记室,不久,以文才武略而成为皇帝身边的官员,后因高颎的举荐得以充分施展其军事才能,最终实现了父亲的遗志。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3分)

                                                                

(2)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4分)

                                                                

(3) 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