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4分)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 * * 主义伟大理想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中 * * 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不断取得辉煌成就,就是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 * * 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90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波澜壮阔的90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在1893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列宁也说过:“现在必须弄清楚一个不容质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1)据材料一,归纳恩格斯和列宁是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的?(4分)

材料二 辛亥革命以同旧的反动势力的妥协而告终,革命的果实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没有受到削弱,封建势力依然在中国每一个角落盘根错节。中 * * 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深渊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又失败了。它的失败,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深刻的启发,使他们逐渐觉悟到必须另外探寻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2)毛 * * 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信仰马克思主义的?(3分)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上,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主要体现为                     理论的提出。(1分)

材料三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 * * 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 * *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莫里斯.迈斯纳《毛 * * 的中国及后毛 * * 的中国》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 * *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3分)

材料四 《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邓 * * 曾八次登上其封面,两次被评为该刊的“年度风云人物”,即1978年和1985年。右图是1985年9月23日邓 * * 第六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题目是“Moving Away from Marx”,画面很清晰的对毛 * * 和邓 * * 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人们携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4)你如何看待材料四的图片中《时代》周刊题目的观点?(1分)

请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用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来论证你的观点。(2分

答案

(14分)

(1)看待: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方法论上的指导,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现实相结合,不能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是对社会实际生活基本规律的总结,在指导社会实践活动时,必须与社会实际相结合。(4分)

(2)背景: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民族灾难依然深重;(1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苦苦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中国先进分子受到启迪,看到希望(1分);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1分)。

理论:工农武装割据(1分)。

(3)实践: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3分)

(4)看待:西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曲解。(1分)论证:从政治上看中国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经济上看中国建立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