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其实,遏制高考移民和推进异地高考,是可以()的,而其办法就是深入推进高考制度(),打破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如果全国所有考生可在任何地方报名高考,以高考成绩去申请大学,高考不再跟属地捆绑,也就不存在异地高考一说。填入括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谋而合;改变

B.异曲同工;变革

C.并行不悖;改革

D.并驾齐驱;变动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属于逻辑填空题。第一个空要表达的意思是两个事情可以一起开展,没有什么矛盾的,符合该意思的有CD项。第二个空快速入手,“制度”与“变动”搭配不当,排除D项。 “变革”指改变事物的本质,一般与朝代或者制度搭配。 “改革”指改掉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之更加合理、完善。 “改变”指事物变得和原来不一样。“变动”指变化、改变。 其中“改变”和“变动”不能体现出变化的方向是好还是坏;而改革一定是向好的方向发展。

不谋而合: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并行不悖: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并驾齐驱: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选择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英两国相互勾结,支持阿古拍入侵并分裂新疆。当时,清廷出现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左宗棠主张“若此时而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足。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他强调新疆的安危关系到蒙古、陕西,山西、甘肃乃至京师,必须收复;就目前形势而论,列强还不至于在沿海挑起战争,而收复新疆却是燃眉之急,即使论军饷,海防本有经常经费,而塞防经费却是极端匮乏。

一一摘编自《从海防与塞防之争浅析清政府的政治决策》

1875年5月,(左宗棠)奉命督办新疆军务。为了西征,不惜大肆举借外债。据学者研究,每年光利息就白白流失几十万两白银,而偿还利息的总和,可以再建立一支稍弱于北洋的舰队。左宗棠西征的目的固然值得肯定,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但是世人有不同的看法,如刘坤一、谭钟麟等人说“左相亟欲收复伊犁,以竟全功,不顾东、北两路,赤非公忠体国之道也。”

一一摘编自张学亮《左宗棠传》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左宗棠对国防问题的认识及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左宗棠的国防措拖。(7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