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智商就是智力商数。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数来表示,用来说明智力发展水平。

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中,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我们可以在学习训练中增加一些训练内容,如观察和想象项目,通过训练来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如能注意力集中地长时间看书或研究课题,而对其他无关的游戏、活动的兴趣大大降低,这就是注意力强的体现。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如到老时也还记得父母年轻时的形象、少年时家庭的环境等,就是人的记忆在起作用。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当人们在学会观察事物之后,会逐渐把各种不同的东西、事件、经验分类归纳,不同的类型都能通过思维进行概括。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说起汽车,马上就想象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的。

智商是依据下列公式得来的: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智力商数。如果某儿童智力年龄和实际年龄相等,依据公式计算,智商等于100,即表示其智力相当于中等儿童的发展水平。一般认为,智商在120以上的人十分聪明。

传统观念认为,智力商数是与生俱来的,基本上是不变的。如果两个六岁儿童的智商分别为80和100,那么大学毕业后他们的智商基本上也是80和100。但是这种说法过时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人的智商是可以在两岁之前获得提升的,即使在两岁之后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提升,比如:一、改变儿童的饮食习惯;二、为儿童营造一个具有启发性和刺激感官的环境;三、增强孩子的情绪智商;四、引导孩子制定一个目标,启发他们进行创意思考。

一个人的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相等说明他智商:()

A.很高

B.比较高

C.中等

D.非常低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短文中提到,如果一个儿童的智力年龄和实际年龄相等,依据公式: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智力商数,那么他的智商等于100,“即表示其智力相当于中等儿童的发展水平”,也就是中等水平。正确答案是C。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一)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二)

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于屠肆①。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曰:“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者何为②?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郏曰:“我乃非人!”急引归。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语一项是(3分)

A.张元之(感到奇怪)

B.速医治之(邀请))

C.牛,至其父墓前( 离开)

D.之使出(牵,拉)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今人所弃而死   或异二者之

B.若见不收养鸣之不能通其意

C.将鬻屠肆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

D.杖击牛曰衾拥覆,久而乃和。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而句子的意思。(4分)

(1)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2)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小题4: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其思想意义。(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