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孙中山像和题词                 图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 *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邓 * * 在中共十二大上                  邓 * * 在南方谈话      

(1) 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4分)

(2) 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 * * 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分)

(3) 中共十二大上,邓 * * 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 * * “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分)

(4) 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1分)

答案

( 1 )① 潮流:民主共和(资本主义发展).② 思想:三民主义.③ 作用: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旗帜l 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4 分)

( 2 )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3 分)

( 3 )① 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② 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分)。

(4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1分)。

题目分析:(1)孙中山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主张民主共和,提出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晚年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指导国民大革命。

(2)考查毛 * * 思想,在井冈山时期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延安时期即抗日战争时期毛 * * 先后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考查邓 * *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992年“南方谈话”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注意比较孙中山、毛 * * 、邓 * * 思想理论的共同特点。

点评:本讲内容的高频考点主要包括: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新三民主义的时代性及意义,三大政策的认识,孙中山民主革命的理论贡献等,近年来此处高考题较少,多为选择题。本讲内容的高频考点主要包括:毛 * * 思想的形成、内容及影响,邓 * * 理论的内容及作用,“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容及意义,三者的继承发展关系等。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三)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树木对我来说,一直是言辞最恳切感人的传教士。当它们结成部落和家庭,形成森林和树丛而生活时,我尊敬它们。当它们只身独处时,我更尊敬它们。它们好似孤独者,它们不像由于某种弱点而遁世的隐士,而像伟大而落落寡合的人们,如贝多芬和尼采,世界在它们的树梢上喧嚣,它们的根源扎在无垠的大地之中,唯独它们不会在其中消失,而是以他们全部的生命力去追求成为独一无二的自我:实现它们自己的,寓于它们之中的法则,充实它们自己的形象,并表现自己。再没有比一棵美的、粗壮的树更神圣、更堪称楷模的了。当一棵树被锯倒,并把它的赤裸裸的致死的伤口暴露在阳光下时, 你就可以在它的墓碑上, 在它的树桩的浅色圆截面上读到它的完整的历史。在年轮和各种畸形的树干上,忠实地记录了所有的争斗,所有的苦痛,所有的疾病,所有的幸福与繁荣,记录了瘦削的年头,茂盛的岁月,经受过的打击,被挺过去的风暴。每一个农家少年都知道,最坚硬、最贵重的木材年轮最密。在高山上,在不断遭遇险情的条件下,会生长出最坚不可摧、最粗壮、最堪称楷模的树干。树木是圣物,谁能同它们交谈,谁能倾听它们的语言,谁就能获悉真理。它们不宣讲学说,它们不注意细枝末节,只宣讲生命最原始的法则。一棵树说:在我身上隐藏着一个核心,一个火花,一个念头,我是来自永恒的生命的生命,永恒的母亲只生我一次,这是一次性的尝试,我的形态和我肌肤上的脉络是一次性的,我的树梢上叶子的最微小的动静, 我的树干上最细小的疤痕, 都是一次性的。 我的职责就是,赋予永恒的以显著的一次性的形态,并从这种形态中显示永恒。一棵树说:我的力量是信任,我对我的父亲们一无所知,我对每年从我身上产生的成千上万的孩子们也一无所知,我的一生除了为这传种的秘密以外,再无别的操心事。我相信上帝在我心中,我相信我的使命是神圣的,出于这种信任我活着。当我们不幸的时候,不能再好生忍受生活的时候,一棵树会同我们说:平静!平静! 瞧着我!生活不容易,生活不艰苦,这是孩子的想法。让你心中的上帝说话,它们就会缄默,你害怕,因为你走的路引你离开了母亲和家乡,但是,每一步,每一日都在引你重新向母亲走去,家乡不是在这里或者那里,家乡在你心中,或者说,无处是家乡。当我倾听树木在晚风中沙沙作响的时候,对流浪的眷恋撕着我的心。你如果静静地, 久久地倾听,对流浪的眷恋也会显示出它的核心和含义,它不是从表面上看去那样,是一种要逃离痛苦的愿望,它是对家乡的思念,对母亲,最新的生活的思念,它领你回家。每条道路都是回家的路,每一步都是诞生,每一步都是死亡,每一座坟墓都是母亲。当我们对自己具有这种孩子的想法感到恐惧时, 晚间的树就这样沙沙作响, 树木有长久的想法,呼吸深长的,宁静的想法,正如它们有着比我们更长的生命,只要我们不去听它们的说话,它们就比我们更有智慧。但是,如果我们一旦学会倾听树木讲话。那么,恰恰是我们的想法的短促、敏捷和孩子似的匆忙,赢得了无可比拟的欢欣。谁学会了倾听树木讲话,谁就不再想成为一棵树。除了他自身以外,他别无所求,他自身就是家乡,就是幸福。 (选自赫尔曼· 黑塞《树》),文字有改动)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恰当的是

A.教诲我们通过树木领悟生命的法则,但不必成为树木。

B.通过对树木的沉思,表达人如何面对自己的生命及其苦难

C.肯定和欣赏树木的纯一、坚韧的信心和坚定的使命承担。

D.借树鉴人,反省了人类“逃离”和树木“坚守”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