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下图为菲利普斯曲线。
2013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通胀率不能再上升。
这样才能确保宏观经济在合理区域运行。
材料二: 中法美就业和GDP在三大产业中的构成比重表(%)
国家 | 构成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法国 | 就业构成(2006年) | 4.0 | 24.6 | 71.0 |
GDP构成(2006年) | 2.2 | 20.9 | 76.9 | |
美国 | 就业构成(2006年) | 1.6 | 20.6 | 77.8 |
GDP构成(2006年) | 1.3 | 22.0 | 76.7 | |
中国 | 就业构成(2012年) | 33.6 | 30.2 | 36.2 |
GDP构成(2012年) | 10.1 | 45.3 | 44.6 |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请描述菲利普斯曲线的经济学涵义。用铅笔在图中涂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合理区域,并分析宏观经济必须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的原因。(6分)
(2)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6分)
(1)①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在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动的关系。(2分)
②
③通货膨胀率过高意味着物价会大幅上涨,失业率过高会带来人们收入水平下降,都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宏观经济必须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2分)
(2)①加强宏观调控,确保我国宏观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实现保就业的目标。(2分)
②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2分)
③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2分)
题目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学曲线的理解。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我国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是因为我们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解决好就业问题。通货膨胀率过高意味着物价会大幅上涨,失业率过高会带来人们收入水平下降,都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2)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回答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社会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把就业问题放在重中之重。解决就业问题,需要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等,本题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