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池出水质异常原因及处理?
参考答案:
一.出水全面带矾花
1.出力偏大,清水区上升流速大,水和絮凝体分离不良。应检查进水流量。减小出力到额定值。2.泥渣层太高,清水区高度小,水和絮凝体分离时间短。检查一反、二反及泥渣沉降比,其值较正常值高。增加排泥次数,缩短排泥周期,也可适当进行底部排泥。3.加药量偏大,水和絮凝体分离不良。检查胶体电荷传感器的测量值。减小加药量二.出水浊度大(无矾花)
1.加药量偏小、进水流量偏大或进水浊度太大。首先检查胶体电荷传感器的测量值,判断胶体脱稳程度是否足够。然后检查加药泵运行情况、进水流量及进水浊度。适当加大加药泵出力或增启加药泵运行,将澄清池出力减小到额定值以下,待出水合格后,缓慢增加出力到额定值。2.加药量太大,造成水中出现混凝体胶体。检查胶体电荷传感器的测量值,根据其结果可判断出水中混凝剂量太大。另外,出水有一些泛白,其浑浊的状态与澄清池进水的浑浊状态明显不同。调小加药量。
三.出水全面带细颗粒矾花。
1.澄清池内泥渣太少,使脱稳的胶体未充分与活性泥渣接触,未能絮凝长大。检查二反的絮凝体形成情况,一反、二反沉降比,其值较正常值低。启动加泥装置,适当向澄清池加一些活性污泥并适当增大加药量。2.澄清池内泥渣循环不良,使脱稳的胶体未充分与活性泥渣接触,未能絮凝增大。3.二反水流几乎不流动,搅拌机可能未运行或转速低。可调整搅拌机转速及叶轮的位置。4.进水温度、浊度低。絮凝效果不好。检查进水水质。启动加泥装置,并适当增大加药量。或在进水水质已满足使用需要时,可停运澄清池开旁路运行。5.加药量低,取样静置待矾花沉降,检查出水浊度情况。如浊度大应增大加药量。
四.出水区局部矾花或有明显的絮凝体堆积,
1.分离区部分斜板跨塌,水流不通,造成周边上升流速增大,带出絮凝体;或者斜板跨塌形成局部直流通道,上升流速大,带出絮凝体。检查斜板完整情况。联系检修检查。2.澄清池清水区被阳光局部强烈照晒,使局部水温上升,上升流速增大,带出絮凝体。出水区某些局部区域长期翻矾花,应怀疑是配水不均造成。联系检修检查澄清池清水区被阳光局部强烈照晒,使局部水温上升,上升流速增大,带出絮凝体。检查澄清池是否被局部照晒,被照晒的位置是否就是矾花大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