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九年前,少数同志在日本发起同盟会,定三大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惟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孙中山《在南京同盟会员饯别会的演说》(1912年)
材料二 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其纲领是“本党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
——《中华革命党宣言》
材料三 1923年1月,孙中山说:“中国形式上是独立国家,实际比亡了国的高丽还不如……似此,民族主义能认为满足成功否?所以,国民不特要从民权、民生上作工夫,同时并应该发展民族自决的能力,团结起来奋斗,使中国在世界上成为一独立国家。”
——《孙中山全集》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的理由。(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华革命党为什么又将实行民权主义作为宗旨之一?(4分)
(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新认识,并分析这一认识对上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影响。(6分)
(1)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2分。若答“推翻清朝统治,成立中华民国”亦可)
(2)孙中山认为民权尚未实现;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实行“专制政治”,中华民国有名无实。(4分。若答“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给2分。答“袁世凯称帝或复辟帝制”不给分)
(3)认识:争取民族自决,实现国家独立。(2分。若照抄材料“发展民族自决的能力,团结起来奋斗,使中国在世界上成为一独立国家”的给1分)
影响:有助于三民主义的丰富与发展;促进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4分。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每点2分)
题目分析:(1)孙中山旧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即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民权主义即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即为平均地权,之所以说“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也就是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孙中山又将实行民权主义作为宗旨之一,说明当时民权主义还没有实现,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夺了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华民国临时宪法被破坏殆尽,由此可以归纳出孙中山认为民权尚未实现;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实行“专制政治”,中华民国有名无实。(3)时间1923年,为大革命之前,结合材料孙中山对旧民族主义进行了发展个补充开始明确提出反帝,硬的国家的独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并促成了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此基础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