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有多种理解,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具体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所谓“三大阶段与两次转型”: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两次转型,分别是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前后与秦皇汉武之间……这次转型时,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第二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实在是从割让香港之后才被迫开始的。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问题:

(1)依据材料二,指出“两次转型”在原因和方式上存在怎样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选择“两次转型”中任一次,试述这一转型是如何完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以上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某一“社会转型”历史时期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原因和方式不同:第一次由“经济大变革”引发“政治体制”上的主动转型,即“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的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那是主动的”;而第二次由“外来侵略”引发“政治体制”上的被动转型,即“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实在是从割让香港之后才被迫开始”。

(2)第一次:春秋战国,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生了急剧变革。历经500年的逐渐积累,由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完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或西周“封邦建国”体制的确立——春秋战国的连年征战——秦的统一——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

(3)“略”(言之有理即可)。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