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男性,30岁,转移性右下腹痛10小时,并恶心、呕吐,吐物为胃内容物,量少,并发热,体温约38.2℃,脉搏98次/分,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血WBC为1.2×109/L,中性90%,尿常规WBC8~10/HP,红细胞2~3/HP。

该患手术后最常出现的并发症为()

A.肠瘘

B.肠粘连梗阻

C.腹腔残余脓肿

D.腹腔出血

E.切口感染

答案

参考答案:E

综合题

(24分)国防现代化与和平发展并不矛盾,强大的国防不仅可以保护国家安全,更是维护人类和平的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宋代的创业之祖赵匡胤是军人出身,他没有打算重新分配农业田地;也没有设计征兵,宋朝可说是中国唯一以幕兵解决军事人员需要的主要朝代。赵匡胤登极之后,就在国都开封之城南开掘了一座人造湖(这开封也只为宋代国都,自后即未再为中国其他之主要朝代选作京城)。他并未经常地向部下训辞或者听儒臣讲解经史,倒是花了很多时间在这人造湖上视察水师和陆战的演习。他也经常视察战舰制造。赵匡胤深悉军事上的力全需要经济力量的支撑,他决心在库房里积绢200万匹当作自己时政上的储蓄,以便和北边半汉化的朝代交兵。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北宋大胆的试验〉》

材料二 日本侵台后(十九世纪70年代),李鸿幸曾经指出:“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密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挑衅,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也”。他同意加强海防,设立北、东、南三洋海军,这种把边防的重点从西北内陆边疆转移到东南海疆的举措,是封建国防观念向近代国防观念的一个重大转变。

——孙占元《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材料三  17世纪的欧洲上空,弥漫着战争的乌云。海上有三次英荷战争,陆上有旷日持久并席卷欧洲大陆的“三十年战争”。出于对上述状况的考虑,荷兰学者格老秀斯提出国际法的设想。格老秀斯指出: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各国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掠夺战争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大小强弱,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老秀斯还拟定了一些国际法的具体条文。如:参加战争应以正当理由宣战;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停止抵抗的战俘,保证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格老秀斯被认为是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其主张被确立为欧美主导的国际法的基础。

——摘自于《国际法的渊源》

(1)根据材料一归纳赵匡胤在军事上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内容和影响评述李鸿章国防思想与实践。 (8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8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