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胸腔积液

答案

参考答案:

(一)游离性胸腔积液

1.少量积液:站立时积液最先积聚于后肋膈角,后前位片难以发现,当液体量达300ml左右时,侧肋膈角变钝、变平。

2.中量积液:积液上缘在第4肋前端平面以上,第2肋前端平面以下,液体上缘呈外高内低弧线状。肋膈角、膈面消失,纵隔可向健侧移位。

3.大量积液:积液上缘达第2肋前端以上,患侧肺野呈均匀致密影,肋间隙增宽,纵隔向健侧移位(图4.2.9)。

(二)局限性胸腔积液

1.包裹性积液:胸膜炎时,脏、壁层胸膜发生粘连可使积液局限于胸膜腔的某一部分,称为包裹性积液。切线位片表现为自胸壁向肺野突出的半圆形或梭状阴影,其上下缘与胸壁间夹角常为钝角(图4-2-10)。

2.叶间积液:局限于水平裂或斜裂内的积液称为叶间积液,可单独存在,也可与胸腔积液并存。侧位易于发现,表现为叶间裂部位的梭状或球形阴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晰。

3.肺底积液:积液位于肺底与膈之间的胸膜腔称为肺底积液,右侧多见。肺下缘被向上推挤呈圆顶状,圆顶最高点位于偏外1/3,且肋膈角深而锐利。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小题。(共12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张绣在南阳,遣人迎诩。诩遂往。太祖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 * * 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 * * 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 * * ,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 * * 敌,故虽用

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选自《三国志·贾诩论战》)

【注释】①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后投靠曹操。②太祖:指曹操。③比:连续。④之: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⑤促:赶快。⑥亟(jí):赶紧。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公将之(   )             ②而公曰必(   )

如公言(   )             ④非曹公也(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

小题3:【甲】【乙】两文中的战争的胜利和鲁庄公、张绣也有一定关系,请问鲁庄公、张绣对战争的胜利究竟做出了什么贡献?(1分)

小题4:【甲】【乙】两段文字在详略安排上有何相同点?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3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