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图一、图二,完成下列各题:

(1)图二是A、B、C三地的气候资料。请将A、B、C三地与甲、乙、丙三种气候资料对应连线:

A
B
C
(2)图一所示区域90%以上的人口是________(人种),所以有“________。本区多数国家最突出的经济特点是________,这种经济特点使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________(有利、不利)地位,要改变这种经济特点,这些国家今后应该怎样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一所示区域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甲——C,乙——A,丙——B

(2)黑种人;黑非洲;单一商品经济;不利;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农业(后两空答出两点,合理即可)

(3)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禁止垦荒种地,要植树种草,保护生态环境。(答出三点,合理即可)

听力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6—20题。  在说到砖石建筑物,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塔。也许同志们就要这样想了:“你谈了半天,总是谈些封建和迷信的东西。”但是事实上,在一个阶级社会里,一切艺术和技术主要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过去的社会既是封建和迷信的社会,当时的建筑物当然会为封建和迷信的社会服务的;因此,中国的建筑遗产中,最豪华的、最庄严美丽的、最智慧的创造,总是宫殿和庙宇。欧洲建筑遗产的精华也全是些宫殿和教堂。  在一个城市中,宫殿的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庙宇寺院的美,人民大众都可以欣赏和享受。在寺院建筑中,佛塔是给人民群众以深刻的印象的。它是多层的高耸云霄的建筑物。全城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它。它是最能引起人们对家乡和祖国的情感的,①  在佛教来到中国之前,我们的国土上已经有过一种高耸的多层建筑物,就是汉代的“重楼”。②秦汉的封建主常常有追求长生不老和会见神仙的思想,幻想仙人总在云雾缥缈的高处,有“仙人好楼居”的说法,因此建造高楼,企图引诱仙人下来。③佛教初来的时候,带来了印度“窜堵坡”的概念和形象,一个座上覆放着半圆形的塔身,上立一根“刹”竿,穿着几层“金盘”。后来这个名称首先失去了“窜”字,“堵坡”变成“塔婆”,最后省去“婆”字而简称为“塔”。中国后代的塔,就是在重楼的顶上安上一个“窜堵坡”而形成的。④ 以下不属于中国建筑中“塔”的特征的一项是( )

A.佛塔应该是寺院建筑的一种,是为封建和迷信服务的

B.为了让全城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就能够看见,塔修成高耸人云的建筑

C.塔是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只是在佛教传人中国以后有一些发展罢了

D.塔的形式也反映出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