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中山先生认为这种现象是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

A.中国自古即以天朝上国自居,人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

B.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

C.满清专制剥夺人民政治自由,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

D.列强对中国采取挑拨与分化,使人民彼此猜忌与互斥

答案

答案:C

题目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根据题干“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可知原因应是内因,是满清专制剥夺人民政治自由,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A表述错误;B是题干内容的概括,没说出原因;D角度不对,不能从列强找原因,所以C正确。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兰芝被休(强迫离婚)后: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薄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节选

材料二:“闽中少妇丧夫,不能存活,则遍告之亲戚,言将以某日自裁(自杀),而为之亲戚者,亦引为荣,则鸠(筹)资为之治槥(小棺材)。前三日,彩舆鼓吹,如迎神人。少妇冠帔衮服,端坐舆中,游历坊市,观者如堵,有力者设宴饮之,少妇手鲜花一束,凡少年之未诞子者,则就其手中乞花,用为生子之兆。三日游宴既尽,当路结彩棚,悬彩绳其上,少妇辞别亲戚,慨然登台,履小凳,以颈就绳而殁,万众拍手称美。”

材料三:《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

材料四: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朱子语类》

材料五: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回答,人们(南北朝时期)对妇女再婚持何态度?并阐述理由。